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2017年,温县持续加大保障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增强人民幸福指数,打造了阡陌相连的生态休闲绿道、绿色开放的环城水系绿化、排污缓降的古温大街雨污分流、扩充城教的“四中四小”、节能减排的太行路智慧照明、健康暖心的“引水润温”等民生亮点工程,创响亮了“生态至上、民生优先、绿色崛起”的温县改革发展品牌。
“重点突出生态建设,坚持实施惠民工程,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让惠民答卷更有‘厚度’。”温县发改委负责人说。2017年,温县政府筹资11亿元,先后实施重点民生工程42项,涵盖生态建设、支农惠农、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等十个方面,惠及全县居民。
温县环城水系生态休闲绿道是全焦作市城市水系生态道路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的建设项目。绿道全长43.36公里,沿渠设置4座景观桥梁,与城市外环通道阡陌相连,并通过渠上景、城、路联通陈家沟景区和南水北调生态廊道。为满足群众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依赖自然的多重精神需求,环城水系绿化工程建设注重以文化为主线,充分挖掘整理太极文化、司马文化、郭熙文化、古温姓氏文化等地方文化特色,融入人文、历史、典故等文化元素,采取雕塑、小品、景观墙等不同方式,打造郭熙文化园、司马文化园、暗香园、兰若园、烟雨园景观点,为全县群众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健康、娱乐、绿色开放空间。
此外,全长25公里的新洛路温县段绿色廊道建设项目也是该县保护生态环境、惠及子孙后代的亮点工程。该县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以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效果,坚持打造亮点,不断延伸效果,对沿线6个景观节点和过村路段进行高标准设计,将该路段打造成高低搭配、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景观绿色旅游观光廊道。
“以前每逢大雨,古温大街积水到膝盖处,让人不胜其烦。”该县新鑫花园居民贾丽娟说:“现在路段修整后,再不怕雨天出门了。”发展社会事业惠民,要切实增强民生工程的针对性、时效性、可持续性,真正让民生工程接地气、有实效、受欢迎。这要求每项民生工程都要在充分了解群众需求的基础上,办好群众“心头事”。
雨污分流工程复杂、难度高,是剖开光鲜的表面,深藏于地下的“城市良心”。古温大街雨污分流工程南起太极转盘附近,北至蚰蜒河,沿道路两侧敷设雨水管道3公里,该工程完工后,极大改变了该路段汛期积水现象。
太行路智慧照明工程也是群众拍手称快的民生亮点。该工程更换12米高的路灯杆124根。改造后通过电脑系统智能控制所有路灯的开启、关闭、亮度,自动检测故障灯数量和位置,灵活设置单侧亮灯、间隔亮灯,整体节电量在40%以上。这是该县第一条实现智慧照明的道路。
“丹江水清澈透明,没有颗粒和浑浊。”温县远大理想城业主李素花说:“俺觉得啥事都莫过于健康,喝上甘甜的丹江水就是今年最开心的民生好事。”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最关心、最实际、最迫切的正是这些道路、排水、自来水、路灯等“贴心小棉袄”类的民生工程。为改善饮水质量,温县筹建了南水北调供水厂,启动“引水润温”工程。该水厂日处理水量3万立方米,净水工艺采用“反应沉淀池+V行滤池+加氯消毒”,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到相关卫生标准,钙镁离子含量仅为100毫克。2017年年底,温县城区居民率先喝上了南水北调的丹江水。
该县民生项目在“行有所便,居有所安,困有所解,弱有所扶,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上全面向高处对标、向深处发力,不断补齐发展短板,丰富与提升民生内涵。尤其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方面实施的“四中四小”工程,更是城乡居民的暖心事。该工程占地126.17亩,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学校的建设进一步扩充了城区义务教育资源,可有效缓解城区学校大班额,促进全县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目前,该工程已顺利完工。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民生关系发展。2017年民生工程托起了40余万温县人“稳稳的幸福”!可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接连不断的新起点。“2018年,我们将继续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入手,集中力量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民生实事,努力让百姓的获得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该县发改委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