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②)按照村级荐星、街道评星、区级定星等程序,经征求纪检、信访、政法、环保、安全生产等部门意见,确定各村星级等次。
为进一步发挥村级党组织负责人的“领头羊”作用,山阳区积极实施村级党组织书记培训工程,组织村级党组织书记到外地观摩学习,围绕抓书记责任、怎么管人用人、如何做思想工作等内容,设定学习科目。加大后备力量培养力度,注重从35岁以下和高中以上学历的群体中发现人才,每个党支部建立3~5人的后备干部队伍,采取岗位锻炼、参加学习、参与中心工作等方式锻炼培养。
山阳区积极建立区、乡(街道)、村(社区)基层党建观摩三级联动体系,通过开展党建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活动,比亮点、找差距、补短板,在此基础上推广到社区、街道,并延伸到机关、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学校等辖区党建组织,压实基层党建责任,实现基层党建整体提高水平、提高档次。通过听介绍、看阵地、查资料、评得分、逐一点评、表态发言、总结讲话等“八步走”策略,细化制定观摩打分项目,并且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及群众代表参与评分,推进党务公开,加强工作监督,集中整改,坚持高标准,提升活动实效,最大限度释放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该区还将触角拓展延伸到互联网企业、各类园区、街区、楼宇,努力做到全覆盖,在基层党建最薄弱的领域,探索单独组建、行业统建、区域联建、楼宇共建等基层党建新模式,共排查非公企业73家,工作覆盖率达85%;排查社会组织115家,覆盖率达88.7%。
整合资源 联动共建
今年3月,东方红街道主动适应党建工作新常态,以城市大党建为统领,整合辖区资源,联合市公安局、市实验幼儿园、市人民医院等辖区15家行政、企事业单位,共同成立了山阳区东方红街道大联合工作委员会(简称“大工委”),积极探索构建大融合、大服务、大党建格局,不断增强党建品牌影响力,确保让群众满意。
该街道按照“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创新党组织设置,构筑党建新体制,整合服务资源,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各项事务中的领导、统筹、协调功能,全力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同时,开展党支部进楼院、党小组进楼栋、中心户进单元、党员服务进家庭“四进”活动,整合党员、阵地、资金等党建资源,加大党建工作力度,努力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
该街道以“四城联创”为契机,引导党工委成员单位贴近百姓生活,将服务向基层延伸。市公安局组织民警深入居民小区开展义务劳动、文明宣传等活动;市人民医院多次到社区开展健康讲座;焦东路小学、塔南路小学、市实验小学和市实验幼儿园组织“文明使者”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清洁家园、小手拉大手”活动,促进了楼院环境改善、居民单位相互融合。
该街道还发挥党群议事会作用,解决居民生活难题。矿中楼院党群议事会根据群众反映小区基础设施需进一步改造事宜,广泛征求意见,由每户集资200元,共同承担资金费用,粉刷了墙体,硬化了地面,改造了车棚,安装了门禁。物资局小区党群议事会组织居民每家集资100元,铺设了地面,美化了墙体。
发挥余热 示范引领
为充分发挥老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该区以正确引导老干部发挥正能量为目标,动员更多的“五老”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激发党员干部带头服务群众的内生动力。
艺新街道“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党支部积极探索“组织全覆盖、服务全响应”的党建模式,紧紧围绕街道党员群众家风教育、家事调解、志愿服务、文化引领四大主题,成立了4支平均年龄为66岁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家事调解272起,开展党员群众家风教育43场,开设文化班级26个,带动1500名老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全市中心工作,在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四城联创”、城中村改造等中心工作一线奉献余热。该党支部严格按照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开展组织生活,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按期开展党支部“三会一课”,每月按规定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党日”活动,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肯定。
如今,山阳区各级党组织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党员干部服务发展、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显著提升,促进了该区各项工作全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