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产业,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三五”服务业主导产业之一。物流业转型发展将带动服务业总量增长和层次提升,对我市构建中原城市群西北向战略性物流中心城市、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近日,我市出台了《焦作市物流业转型发展规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就打造物流强市精准发力。
我市物流业发展怎样?未来焦作物流业如何布局?下一步又将如何推进?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市商务局和我市相关业内人士,对《规划》进行详细解读。
规划背景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全市物流业呈现良好态势,规模总量稳步提升、项目建设持续发力、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产业地位不断提高,已成为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的新兴力量。目前,全市拥有各类物流企业2216家,其中,道路运输企业591家,规模以上企业(年营收1000万元以上)94家;营运货车7.3万辆、总吨位101.9万吨,分别居全省第七位和第一位;全市公路货运量15566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1094亿吨公里。2016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15.4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五分之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3亿元,占第三产业投资的比重为21.5%。目前,河南德众保税物流中心(B型)、伊赛牛肉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投产运营,格力电器河南润格仓储物流园、德众大罗塘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项目加紧建设,中国兵工·国誉工业物流园、鸿运智能物流园等项目积极推进。
当前,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进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规划发展物流业势在必行。
《规划》指出,将充分发挥我市综合交通和产业基础优势,紧抓“一带一路”机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国际化、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以冷链物流、快递物流和电商物流为重点,着力优化空间网络体系,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创新技术业态模式,推动物流降本增效,促进融合联动发展,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努力在通道上实现互联互通,在产业上实现协同协作,在物流上实现联动联盟,配套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着力推动焦作现代物流业实现健康、稳健、快速发展,为加快推进“四个焦作”建设、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提供强有力支撑。
战略定位
打造郑州大都市区冷链物流核心城市。以服务郑州大都市区为目标,坚持借势发展、错位发展、竞合发展,积极对接融入,有效承接郑州市作为“国际冷链物流中心”的冷链物流资源疏解,高效服务我市及周边区域的肉类加工、速冻食品和乳制品生产、农产品生产加工与流通等冷链物流供给侧相关产业,建成同郑州差异化融合发展的区域冷链物流核心城市。
构建中原城市群西北向战略性物流中心城市。依托郑州市“国际快递物流枢纽和全球网购商品集疏分拨中心”的枢纽功能定位,发挥豫西北晋东南通道节点城市和物流门户的独特优势,推动现代物流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电子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协同发展,形成连接产供销、贯通一二三产业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构建联结中原城市群的现代物流区域分拨中心,不断提升我市与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特别是济源、长治、晋城、运城等西北方向多个城市的对接联动能力,将焦作市打造成为中原城市群西北方向的战略性物流中心城市。
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到2020年,物流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覆盖全市的物流空间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竞争优势显著提升,物流龙头企业引领能力明显增强,培育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支柱性产业。
──加快发展冷链物流。我市将逐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衔接紧密、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谋划和新建焦作综合冷链物流园,新建和改造4~6家冷链物流加工配送中心,培育6~8家重点冷链物流企业,果蔬、肉类、奶类等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30%、50%和60%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50%、85%和80%以上,基本建成区域性冷链物流节点城市。
──大力发展快递物流。全市快递业务量、业务收入规模稳步扩大,业务量达到1亿件,业务收入达到9亿元,行业新增从业人员6000人以上。快递物流服务网点覆盖全部乡镇,行政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全面推进电商物流。未来3年,我市将培育建设1个大型电商快递物流园、2~3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电商物流综合服务平台,电商物流竞争优势显著提升,先进物流装备、技术在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布局合理、功能优化、运作科学、服务优良”的电商物流体系基本形成,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空间布局
根据我市物流业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战略定位,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为重点,构建“三区、五园、多节点、全覆盖”的现代物流空间网络体系。
“三区”即3个优势突出、项目集聚、定位清晰、功能明确的物流组团,既是我市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也是物流项目集聚发展的核心区。
郑焦物流融合示范区位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武陟县和温县,依托G327、S309、S235三条道路相对集中地布局物流项目,突出发展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仓储物流,以及第四方物流、供应链金融等物流业态,主动对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自贸区等,重点服务焦作南部片区,辐射郑州、新乡、济源等区域,打造成为普通城市与核心城市之间物流融合发展的创新性示范型区域。
焦西物流转型发展集中区位于中站区和博爱县,在西部产业集聚区和博爱产业集聚区内,以新月铁路柏山站为核心,依托S306、S308、经二路和新月铁路线布局和建设一批物流项目,突出发展制造业物流,以及供应链、供应链金融、多式联运等物流业态,重点服务焦作西部片区,辐射济源、晋城、长治、运城等区域,打造成为新型工业城市物流业转型发展的先导性区域。
焦东物流转型发展集中区位于马村区、修武县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新月铁路待王站周边,优先沿东海大道、S308、金源路和新月铁路线等道路两侧集中布局和建设一批物流项目,突出发展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和商贸物流,以及供应链、供应链金融、多式联运等物流业态,重点服务焦作东部片区,辐射新乡、晋城等区域,打造成为新型旅游商贸城市物流业转型发展的先导性区域。
“五园”即5个定位清晰、功能明确、体量较大、带动性强、代表性突出的物流园区项目,既是我市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项目,又是我市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的代表性项目。这五大园区分别是焦作综合冷链物流园、焦作电商快递物流园、中国兵工·国誉工业物流园、鸿运智能物流园、河南(武陟)国家干线公铁联运物流港,将建立冷链物流园、电商物流和快递物流园、工业物流园、商贸物流园、多式联运物流园。
“多节点”即县(市)区分拨配送中心。因地制宜,在县(市)区、产业集聚区、大型专业市场等区域,规划建设城市物流共同配送中心、城市低温配送中心、快件处理中心等,引导市区内物流企业、物流设施集聚,承担市域内物流集散配送功能。
“全覆盖”即城乡末端设施网络。完善城乡末端物流配送设施,建设改造具备配送、零售和便民服务等多功能的物流配送终端,打通城乡配送“最后一百米”微循环,实现所有乡镇和较大的行政村冷链、快递、电商物流配送网络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