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童年即故乡
心地,一朵雪花
老乐山顶的诱惑
通 告
沁阳鑫全新能源有限公司 招聘启事
公 示
通 告
通 告
新岁的相约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焦作分行公告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 年1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童年即故乡
——《草手镯》创作谈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母亲的家(钢笔画) 琳 子 作
 
   

  □琳 子

  写这本《草手镯》是出于一种感动。是一个叫星星的小女孩儿触动了我。

  2005年4月我去郑州开会,得知信阳息县的诗友刘英平也恰好到了郑州,于是就预约见面,意外地见到了他的女儿星星。星星七八岁的样子,穿一件粉色薄袄,头发黑又亮,小脸白净净的。她很开心,因为她到了省会大城市,省会大城市自然要比小县城厉害,有高楼大厦,有电梯,有很大很美的书店,还有很多老爷爷、老奶奶唱戏的公园,这么多好玩的地方她一刻也等不及了,蝴蝶一样楼上楼下跑动,不时地催促我和她一起去找一个叫小石头的小朋友,还答应给我唱戏。等她下楼的空隙,刘英平低声告诉我,星星有眼疾,先天弱视,只能看到微弱的光,这次来郑州就是给她看病的。他的话让我吃惊,也让我难过。没有想到,这么阳光这么快乐的小星星竟然只能看到微弱的光,她现在还不知道自己有病,她长大怎么办。于是我们沉默并叹气。小星星再次跑回来,是喊着、笑着上楼的,她说她终于找到大厦了,就在楼下不远的路边,肯定有电梯。她的小脸热气腾腾,眼睛亮闪闪,开心得不得了。我被她感染,心里柔软极了。回家后久久不能平静,就动笔写小童话给她读,说:要一直写下去,小星星要一直读下去,直到我们都80岁了还在写,还在读。这就是这本童话的来由。

  基于这样一种情由,我给这本书的审美定位是:自然,拙朴,宁静,忧伤。我是一个有过美好童年生活的人,我们“60后”的孩子都有着一分得天独厚的童年馈赠,只要不停地去挖掘,去聆听,去伪存真,用宁静之心、善良之心、美好之心去深耕,去捕捉,把自己重新遣送回去,紧贴大地,紧贴我们的村庄,紧贴我们祖母、祖父的胸膛,就会获取更多的原始材料,就会获得更多的灵感,就会得到更多的能量。让我用关爱之心和赞美之心,重新回到久违的童年中去吧。让我展开翅膀,在童年的天空尽情翱翔,收集更多的彩虹和云朵吧。

  童年即故乡。

  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的童年,是值得反复记载和赞美的。那个时候的村庄自然,通透。家家养牛、养羊、养鸡、养鸭、养鹅。村口长满高大浓郁的树,住着成群结队的喜鹊、乌鸦和麻雀。田野里满是阳光,鼓动着干净的风。劳动是每个人的事业,光荣且真挚。所有的人都要到大田里去。大田敞开,不停地发芽、开花、结果,每个人的生命都和大田紧紧联系在一起。养育是美好的事情,养育生生不息,养育发生在祖母宽大温热的怀抱中,那么多的祖母成为村庄不死的女神。生长是美好的事情,小孩子在自家炕头出生,接生的人就住在村子里,她古老,守旧,有宽大温暖的手掌。很多人一起出生,一起玩泥巴,一起穿棉布衣,在村庄奔跑,在田野奔跑,在耕种和收割之间奔跑。我们喜欢吃大铁锅蒸煮的饭食,自己动手做沙包、弹弓和小手枪,老屋和胡同有甜蜜的睡眠,村子中心有清澈的水井。记忆最深的还是大田,一年四季都在不停地生长,生长,生长。夏天我们去割草,会一直跑到大田深处,大田深处有深井,有人就会到深不见底的井中取水——他攀着抽水机的管道,小心翼翼地下到水面,装小瓶子,或者拔下一根玉米秆,用玉米苞装水,哗啦啦提上来。这是永远的冒险,谁都不能告诉大人,我们守口如瓶。大田有车辙和落日,我们经常跑过界限和邻村的孩子开仗,土坷垃满天飞,直到夜幕低垂。大田里还有各种各样的生灵,一同生长,它们的秘密无处不在,就像我们的生长无处不在。这样的童年多么快乐,多么健康,又是多么珍贵。我们需要把这样的童年讲述给更多的孩子,带给他们鼓舞和启迪。

  因此,我确定这本童话的主题就是赞美生长和养育,以村庄和大田为场景,以劳动和善行为动力,突出细节和场景,抒写自然的宁静和永恒,表达本真质朴的美好和爱。

  事实上,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即使是童话,也要考虑它的地域深度,文化层面,和现实意义下的社会影响。原材料仅仅是一些形色各异的堆积物,原材料需要考察,需要辨析,需要一定的感应来开凿。它停留在你的记忆深处,现在你要打开它们,为它们镀金,贡献它们。

  幸运的是,这次创作是发生在我写诗四年之后。而写诗和不写诗对另一个文本的创作,显然是大不一样。写诗四年,我的写作维度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已经突破了叙事写作的瓶颈,重现发现了写作的智慧和力量。我不满足于一个狭窄的文本,不满足于讲述完整的故事,即使面前是一本童话,我也喜欢用诗歌的视野和空间进入文本,创造文本。所以,我确定我的童话为500字左右的小篇章,以100篇为限,以春夏秋冬自然的变更和推进为时间段落,不设计故事情节,着重在每个篇章尽可能创造诗歌空间,一句一诗或者一段为诗。让阅读的人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沉浸进去,并颔首微笑,从而感受文字的美好,表达的美好获得喜悦和快乐。以实现从8岁读到80岁的目标。

  在童话的开始部分,我注意创造了地域情结。比如《蚂蚁和大象》篇,河南是豫,有大象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没有人居住,一只大象和蚂蚁为邻。它们之间发生了隽永、美好的友情。这正是我要树立的情感。第二篇是《村子》,我用诗歌的语言和技巧,写了村子出现的情况,“村子靠树林和花朵连着村子”村子不停地生长。村子里住着很多人,村子的大鸟,小虫子和谷壳,村子的房屋、牲口、大庙和土窑都在生长。同时,一种神秘的力量渗透其中,从而体现一个人的出生是有漫长的准备。当这两个小篇章完成,以后篇章里具体的小女孩就有了久远的背景和意义。而童话的语言和感应随之在文本里起伏,荡漾,产生洗涤灵魂的力量。

  诗歌的语言和空间是这本童话的一大特色。每个写作者都知道,所有的文本都是要靠它的语言传递信息和能量,语言又是填充材料,是基础中的基础。语言的力量藏身字里行间,它发光发热,随时会拉近你,或者推开你。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景色和层次。所以,每次写作我必须让自己平静下来,把所有的杂念驱除,关门闭户。然后,把前边的章节翻读,内心得以恢复和激发,才能写出新的段落。这样一本小书,我竟然写了六年。

  在创作的时候,为了加深文本的层次和深度,我拟定了一个笨拙,孤独,忧伤的小女孩贯穿文本前后。她生长,她哭泣,她快乐,她自言自语,和蹑手蹑脚的小动物赠送怀抱。但她多么孤独。她不是悲伤,悲伤是大人的情绪,她是忧伤。事实上,我发现很多小孩子都是忧伤的,只是他们自己不知道,是周围的花草、鸟兽和奶奶、妈妈、小伙伴、日月星辰等等诸多的存在,让她显得弱小而贫寒,有了忧伤的格调,且那么永恒。同样,我在文本中注意创造了奶奶(外婆)这样一个宽大,丰厚的养育着,她勤劳,善良,似乎永远浑身长满乳汁,是童话中的女神。但她又多病,孤独,寂寞,是一个人衰老伤痛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么永恒。是一种力量。在童话中,我注意了使用土窑、大庙、水井、粮仓、河流等象征事物,一方面它们真的存在我的童年,是一处巨大的磁场,另一方面它们本身就是生长的母体,是储藏的母体。自然,它们在一个人的童话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文本的骨骼和脊梁。也是突出中原文化的元素和因子。即使一部童话,创作的时候我也努力去体现这个流域的精神元素,本真质朴的精神元素,体现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的爱和善良。

  说穿了,这部童话最终是要赞美人伦之爱,人性之美。人性可以教化,可以养育。人性之光在童年时代更是醒目,天然,具有超强的穿透力。一部童话之所以成为童话,应该有更优越的文本势力。它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能引领读者进入画面,进入情态,进入美。这是我对这个文本的期待。

  这本书完成之后曾刊发部分章节在博客,受到很多读者喜爱。著名诗人、评论家,资深出版人徐江对此稿爱不释手,说它具有名著潜力。2014年,经徐江责编,天津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本童话。为了这本书,我自2011年3月开始自学钢笔画,历经2年磨炼,为这本童话画了一批黑白插图。自此也开始了我的钢笔画历程。这本童话出版后,全国各地的朋友纷纷购买,有的是自己读存,有的是为孩子,还有一些是做慈善,买给福利院的孩子。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图书馆把此书作为必藏书目。还有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把此书作为胎教内容读给腹中的孩子。这让我倍感欣慰。感谢生命的美好,感谢创作的美好。

  (此书荣获河南省第六届文学艺术成果奖)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