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助人为乐类
1.张国庆
男,46岁,市交运集团客运四公司员工。2016年11月29日,在沁阳开往焦作的客运班车上,一名女乘客突然出现心脏骤停。危急关头,客车司机张国庆征得乘客同意后,开车直奔医院,路上组织乘客全力施救,为危在旦夕的女乘客争取到了宝贵的抢救时间。这件事情经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焦作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张国庆先后被市交运集团授予“最美驾驶员”“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金保彦
男,36岁,市万舟苑慈善救助中心发起人。作为一名打工者,金保彦每月的收入仅二三千元,但他从10年前开始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从事志愿服务,先后开办了3个慈善项目。其中,安老服务项目,服务于市社会福利院和养老院,为孤寡老人提供帮助。阳光助学项目,以关爱脑残瘫痪儿、贫困残障家庭为主,组织带动其他人士为市福利院残疾人学校、沁阳金鑫脑瘫康复中心、中原般舟脑瘫康复中心等捐款捐物共10多万元,每年定期救助武陟县残疾家庭、市残疾人家庭等,资助中站区龙翔街道贫困山区单亲或者生活困难小学生20名。免费爱心早餐项目,在解放区焦南街道朝阳社区开设爱心粥屋,4年来共为环卫工人、残疾人、农民工、留守老人儿童等群体提供10万余份免费爱心早餐。 二、见义勇为类 3.杜孟军
男,59岁,孟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2017年8月9日,杜孟军在山东省龙口市海边休假时,看到一位老人溺水,他勇敢冲出人群,跳水救人,将溺水者口鼻中的呕吐物尽数清除后,又指挥大家轮流进行心肺复苏抢救,使溺水者的脉搏恢复了跳动。120急救车赶到时,年近六旬的杜孟军累得瘫倒在地。杜孟军勇救溺水老人的事迹先后被山东卫视、《检察日报》新媒体、《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报道。
三、诚实守信类 4.付正超
男,63岁。11年前,他在修武县郇封镇裕国庄村许秀兰家做了上门女婿。结婚当年,妻子因病瘫痪,付正超照顾病妻3年。妻子去世后,给他留下一个负债累累的家,还有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智障继子与年幼孙子。许多人劝他离开这个不幸的家庭重新生活,他却选择留下来扛起家庭的重担,兑现了对亡妻的承诺,用爱诠释了一段超越血缘的亲情。8年来,他到处打工挣钱维持家庭开销,供孙子上学,照顾智障继子的生活,使这个支离破碎的家逐渐走上正轨,走向幸福。2017年,付正超当选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5.范传杰
男,38岁,云台山风景管理局景区大巴司机。2016年7月14日,他在游客下车后对车厢进行例行巡查时,捡到了一个游客遗忘的背包,内有人民币4.33万元和手机、驾驶证等物品。他立即将财物上交景区办公室,并与其他工作人员想尽一切办法联系失主,半个多小时后便物归原主。失主拿出大额现金向他表示感谢,他婉言谢绝。范传杰拾金不昧的事迹被河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6.杜志永
男,48岁,杜氏中医门诊部负责人。从开创者“肝病名医”杜荣星开始,杜氏中医就树立了“从医必先树德、治病更须行善”的家风,在攻克肝病的同时,严格选用道地药材,遵古炮制,确保治疗效果。并时时为患者着想,经常为贫困患者减免药费,每天义务为外地患者往长途汽车站、火车站送药。十几年来,杜氏中医医务人员不仅为地震、洪涝灾区捐款捐物,还经常到敬老院、福利院、偏远山区和社区义诊,良好家风得以发扬和传承。杜家先后有11人义务献血,2015年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最美家庭”。2016年2月20日央视《新闻联播》、21日央视新闻频道连续报道了杜氏中医崇德行善、团结互助的事迹。
7.王玉伟
女,57岁,山阳区太行街道居民。10年前,她的丈夫因自己组建的建筑队没有拿到工钱,欠了工人20多万元工资,突发脑梗一病不起。面对50多名要债的工人,王玉伟承诺:“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拖欠你们的工钱全部还上。”她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用来支付工人工资,除了照顾卧床不起的丈夫外,她还到建筑工地上搬砖提灰、到饭店擦桌洗碗、到夜市摆摊,吃尽千般苦,省吃俭用,将攒下的钱全部用来还账。整整10年,王玉伟终于替丈夫还清了欠工人的全部工资,兑现了自己的承诺。2016年,王玉伟家庭荣获“焦作市最美家庭”称号。 四、敬业奉献类
8.张 宁
男,38岁,市公安局犯罪侦查支队合成作战大队副大队长。从警17年来,他始终站在实战和刑侦信息化前沿,不仅树立并叫响了焦作刑侦信息化品牌,使得焦作刑侦信息化建设始终领跑全省,还探索总结了一些信息作战技战法,为全市乃至全省刑侦部门培养了一批视频侦查人才。他先后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个人一等功”称号,被聘为首批“全国公安机关刑事技术特长专家”,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被团省委评为“青年岗位能手”。2017年9月,他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公安百佳刑警。
9.刘 涛
男,36岁,博爱县寨豁乡中心校小底村教学点教师。2000年,年仅18岁的刘涛从师范院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寨豁乡中心校小底村教学点任教。该校是博爱县唯一的山区学校,一个班、三个年级、十几个学生,复式教学。山高路远、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只身一人在山区学校,刘涛一待就是18年。在寨豁乡中心校小底村教学点,他既是老师又是校长,还兼做保安、清洁工,一个人撑起了一所学校。他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河南省文明教师。2017年,他当选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10.王卫军
男,45岁,市环保局水环境管理科科长,2015年9月任博爱县清化镇街道太子庄村第一书记。他为该村量身打造了“3+2+1”帮扶措施,即实施3个项目,建设2个基地,建强1个村级组织。2016年,该村223户贫困户中有52户258人符合脱贫条件,顺利实现脱贫。2017年,已有86户426人基本符合脱贫条件,列入预脱贫计划。在2017年7月全省扶贫考核中,太子庄村代表博爱县迎接省第三方评估考核,取得了排名靠前的较好成绩。
11.宋海燕
女,37岁,解放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在执行局任职的近两年时间里,她办理执行案件813件,实际执结535件,执结率65.8%,执行到位金额1.295亿元,成为全市结案冠军;她带队执行、抓捕303余次,抓捕312人,追究拒执罪156人,并被荣记个人三等功。她的先进事迹被《河南法制报》头版头条和《人民法院报》整版报道。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发文,要求全市法院干警向宋海燕学习。2017年下半年,她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唯一推荐到最高人民法院参加全国“我最喜爱的十佳执行法官”评选活动。
12.杜雪娥
女,83岁。1951年,杜雪娥随丈夫从博爱县来到焦作矿区。如今,这个家四世同堂,有着8个小家庭、35口人,儿女孙辈中有市(区)政协委员、优秀共产党员、国企老总、私企老板、国家公务员、人民教师、大学生、研究生。多年前,这个家庭就确立了“清白做人、踏实做事、志存高远、心怀感恩”16字家训,在优良家风的影响下,二儿子经营的公司设立了孝道奖,2016年一次性捐助环卫工人6万元生活用品。小儿子经营的培训学校开设了传统文化课程,免收贫困学生的学费和书费,2017年向市南水北调征迁区贫困儿童一次性捐助10万元学习生活用品。2016年,杜雪娥家庭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最美家庭”。
13. 申亮亮
男,29岁,温县人,生前系中国维和部队工程兵大队立体中队战士。西非马里当地时间2016年5月31日10时50分,一辆载有500多公斤炸药的不明车辆,驶入了申亮亮所在维和部队的营区。当时,正负责营区2号岗哨警戒执勤任务的申亮亮立即向作战值班室报告,拉响警报通知营区,果断指挥战友向目标开枪射击。在汽车炸弹爆炸的一瞬间,他奋力将战友推离岗楼,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友的平安。申亮亮先后被北部战区记一等功,被第十六集团军授予革命烈士称号,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达格哈马舍尔德勋章,被马里共和国授予军人十字勋章,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授予献身国防金质纪念章,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授予和平使命纪念章,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精忠报国纪念章,被共青团河南省委授予五四青年奖章,被吉林省委宣传部授予2016年好人标兵。
14.徐秀叶
女,52岁,马村区冯营街道东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15年来,她带领社区干部敢想敢干敢试,使东苑社区成为市、区、街道响当当的牌子。在“四城联创”拆除危房、整修垃圾池、封堵垃圾洞、平整路面以及填补水沟等工作中,她带领社区干部连续奋战26天。在她的带领下,东苑社区先后荣获全省“五好”社区党组织、“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和“全省先进基层党校”等称号,她个人也获得了全市十佳优秀共产党员、省优秀社区妇联主席、焦作市身边的榜样等先进荣誉。
15.周文政
男,75岁,沁阳市西向镇成教办退休干部。2002年退休后,他自筹资金,承包万亩荒山,开始植树造林。15年来,他栽植生态苗木100多万棵、经济苗木3万多棵,将家乡群众想都不敢想的万亩荒山变成了绿山,通过封山育林,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15年的绿化荒山过程中,他在山上搭起帐篷,吃住在山上,绘制地形图,设计绿化方案,制定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自己按照规划进行绿化。如今,万亩荒山上各类苗木长势喜人,西向镇虎子村村民亲切地称他为“身边的杨善洲”。2014年,他被中组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6年,他当选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16.许 刚
男,54岁,龙蟒佰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2015年1月,许刚被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涂料工业百年杰出企业家”称号;2015年12月,被中国涂料品牌评选组委会评为“中国涂料行业精英奖”;2016年7月,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授予“十二五”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先进个人称号;2017年8月,被《证券时报》《中国基金报》授予“第三届中国上市公司十大创业领袖人物”称号。他带领企业紧握创新发展利器,成功突破钛白技术难关,借力资本市场上演并购大戏,公司钛白规模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五、孝老爱亲类 17.张葡萄
女,48岁,温县岳村街道牛洼村居民。多年来,她承受了一次又一次家庭变故,大哥急病身亡,公爹身患重病几年后离世,大嫂因病医治无效去世撇下两个未成年孩子。她和丈夫将两个侄子接到自己家中照顾,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两个侄子长大成人后又给他们盖了新房、娶了媳妇。她的事迹被广大乡邻所传诵,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18.程有财
男,58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苏家作乡南石涧村村民。他与妻子郭玉兰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生病多年的岳父和岳母(前妻的养父和养母)。老人经常因病住院,夫妻俩从没因为花钱给老人治病吵过一句嘴。为了让瘫痪的岳父少受罪,他们每天晚上轮流给老人翻身、换尿垫。在夫妻俩的悉心照料下,瘫痪在床8年的岳父身上从没生过一处褥疮。岳父去世后,夫妇二人每天回到家就和岳母聊天。岳母因患心脏病、脑梗塞多次住院,夫妻俩精心照顾,毫无怨言。2017年,程有财家庭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最美家庭”。
19.毋姗姗
女,25岁,回族,博爱县鸿昌街道九街居民。毋姗姗的婆婆因糖尿病左下肢截肢,生活不能自理,公公突发心脏病去世,家里只剩下大伯哥以及嫂子离家出走后留下的两个未成年孩子。本来是招了上门女婿的毋姗姗,主动和丈夫商量,回到婆婆家挑起这个不幸家庭的重担。在娘家她是独生女,自小失去父亲,母亲又因脑溢血导致半身不遂。毋姗姗支持丈夫外出打工,自己两边奔波照顾母亲、婆婆,不仅要照顾自己的两个孩子,还要照顾大伯哥家两个孩子。她先后被评为博爱县“孝悌之星”、鸿昌街道九街平凡之星“好媳妇”等。
20.张冬香
女,56岁,原焦作市陶瓷一厂退休干部。32岁那年她辞去工作,专门照顾患上老年痴呆的母亲。母亲去世后,她又专心照顾多病的父亲。后来,张冬香办起了嘉乐园老年大学,组建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召集社区老年人主动参与“四城联创”和南水北调征迁等工作。在帮助做一家征迁户的思想工作时,张冬香带着民事调解志愿者上门20多次,终于感化了这个家庭。在“四城联创”垃圾清理、楼院治理等义务劳动中,嘉乐园老年大学的200多名学员成为辖区最美的风景。目前,分布在全市的嘉乐园老年大学有6所分校,共有学员1500多名,成为推动社区工作的中坚力量。2017年12月7日,市委书记王小平专门到冬香工作站调研考察,对这里的基层党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17年,张冬香家庭被市妇联命名为“焦作市最美家庭”。
集体类
21.“大爱无疆、孝行天下”志愿服务队
武陟县“大爱无疆、孝行天下”志愿服务队,100多名志愿服务队队员捐款200多万元,建设了荣光孝慈公益安养院。为了确保安养院的正常运转,志愿服务队开辟了“依地养老、依农养老”的新途径,在黄河滩租赁流转土地300多亩,义务种植石榴、丹参、花生等经济作物,收入全部用于公益慈善行动。该志愿服务队先后救助孤寡老人、困难家庭儿童、因大病或意外事故致贫的困难群众800多人。该志愿服务队发起人王小荣身为一名癌症患者,坚持19年投身慈善事业,2017年当选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22.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市直驻东于村工作队
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市直驻东于村工作队由市直单位10名工作人员组成。在征迁过程中,该工作队工作人员团结协作,克难攻坚,2017年3月底实现“签、搬”双过半,同年4月底实现“签、搬”两个100%,2017年5月18日全面完成房屋拆除,提前一个半月率先完成征迁任务,被授予“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征迁先进集体”称号。他们与群众交朋友,为群众献爱心,协调解决群众搬家车辆、临时过渡安置、商户场地费用减免等问题百余件,针对征迁启动、征迁中期、攻坚阶段、收尾阶段的不同情况,及时调整工作,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