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焦作网谈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找外教,不能只看“颜值” 不看“里子”
让怀梆留住乡愁
河南理工大学组织专家教授 深入企业宣讲十九大精神
“数字代沟”
点一点“点穴减肥”的死穴
线下无理由退货,为消费者赋权
“白色困扰”
焦作网征集微话题
市中心血站开展“精准扶贫 温暖冬天”主题活动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1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怀梆留住乡愁
——走近修武县西村乡长岭村怀梆剧团
作者:本报记者 王龙卿 实习生 刘林君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传承传统文化,怀梆当有作为。我们村的怀梆剧团为传承传统文化发挥了应有作用,但目前面临生存困境,希望在有识之士的帮助下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近日,修武县西村乡长岭村党支部书记姬四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怀梆是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剧种,因其发源于明朝怀庆府一带,世人也称其为怀调、怀庆梆子、老怀梆。怀梆起源于明末,在清朝至民国时期逐渐发展成熟,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这种属于梆子腔体系的稀有剧种,长期流行于民间,剧目、唱腔、念白、音乐等方面都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2006年,怀梆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姬四清介绍,位于太行山深处的长岭村是“怀梆之乡”,怀梆文化在长岭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明朝。长岭村曾经有引以为豪的怀梆艺术团队——长岭村怀梆剧团。这个被业界誉为“太行第一怀梆剧团”的长岭村怀梆剧团也是焦作市有名气的民间剧团。长岭村许多村民都是剧团演员,在他们中间,今年78岁的村民姬文印就是唱怀梆戏的好手。姬文印说,他从十几岁开始就跟着长辈学唱怀梆,上世纪60年代,他经常随长岭村怀梆剧团到大山外唱戏,有时大半年都在村外“赶场”。

  回忆起过去的光景,姬文印禁不住感慨万千,对往昔岁月十分怀念。那时,每年夏季的夜晚,繁星闪烁,经过一天耕作,劳累的村民都习惯拿着小凳子聚集到村里石屋旁听怀梆,粗犷、豪迈的怀梆唱腔响彻山谷,情到深处,大家还会尽情地跟着哼唱,一直到深夜还有人意犹未尽,不愿回家睡觉。然而可惜的是,现在的长岭村怀梆剧团陷入了生存困境。由于长岭村地处太行山深处,交通不便,随着社会的发展,2000年前后,很多村民都搬到了山下居住。从上世纪80年代村里50多户340多口人到如今的几十口人,且大多数都是老年人,时光让长岭村风光不再。如今,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谋生,没有人愿意留在村里学唱怀梆戏。可以说,现在支撑怀梆剧团的全都是老年人,剧团发展面临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长岭村人希望这个古老艺术焕发新的活力,为村里的旅游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为此,长岭村怀梆剧团打算以举办怀梆戏曲节、怀梆大赛为平台,发掘怀梆苗子,传承怀梆文化,助推乡村发展。但是,举办上述活动剧团需要克服很多困难。比如,目前剧团的演出服已经使用了数十年,早已破旧不堪,急需置办新的演出服。此外,剧团要在村里搭建一个演出舞台,现有3万元资金缺口。传承怀梆文化,不仅需要专业剧团,也需要热爱传统文化的爱心人士资助,这样才能使怀梆唱腔再次响彻太行山。

  网友“兰草”: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精神文明建设与之相匹配。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怀梆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绝不该被世人遗忘。怀梆,是亟须世人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当保护好民族文化,让人们通过怀梆艺术更加深入地了解祖先留下的文化。

  网友“渴望”:中国拥有历史悠久、极具多样性的乡村文明,怀梆艺术作为其中的文化元素之一,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

  网友“春雨”: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提高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长远之计。我们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助力农村高质量脱贫,助推农民致富增收。在实现一系列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怀梆艺术可助一臂之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