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文静
2017年11月,我市确定首批50位名(园)校长培养对象。按照首批市级中小学名校(园)长培养对象培育工作方案要求,2017年12月,市教育局组织50位名校(园)长到杭州进行为期一周的研修学习,为我市名校(园)长队伍建设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杭州之行,让50位名校(园)长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汲取了杭州名校之精华,解决了自身发展之困惑。如今,一个月过去了,杭州之行给50位名校(园)长带来哪些启发和思考,又开展了哪些实践活动?近日,记者对我市部分名校长进行了采访。
目前,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教育还比较薄弱,尽管这两年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先进学校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杭州之行,让示范区文昌街道朱庄小学校长乔献臣对今后学校改革发展有了明确的思路。
“首先在思想上,我们应该有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紧迫意识、学习意识、赶超意识、拼搏意识;在行动上,应该是先拿来再创新,进行消化吸收并运用到自己的学校发展中。”乔献臣说,“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教师要有多维度的思维,要始终以学生理解、掌握为中心,始终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中心。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要在学生阅读方面下大力气,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要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能力、习惯以及发散性思维方面下大力气;社团建设方面,我们要组建学生课本剧表演社团,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搭建平台。”
多年来,武陟县大封镇驾部小学在文化建设方面虽然一直在努力,但依然存在碎片化、修饰化、浅层化的问题。此次杭州之行,帮助该校校长刘筱园解决了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困惑。
“学习考察后,我对学校楼宇命名的思路豁然打开,并且已经基本确定了学校的楼宇名字。如我校校徽图案为JX变形组合的‘文’字图案,因此主教学楼拟命名为崇文楼。”刘筱园说,“每一次外出学习,都是梦想的点燃和思维的碰撞,相信杭州学习的成果,一定会在每个人的工作中实现本土化的表达,从而成为推动我市教育发展的强大力量。”
为了将杭州之行的先进经验付诸实践,孟州市韩园交通希望小学校长雷东升迅速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三学习一汇报一规划一讲座”活动。
具体来说,“三学习”就是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握时代脉搏,点燃教师的工作热情;学习师德六条,书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学习教学大纲,通过教研会围绕当前的复习工作,提升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一汇报”就是向全体教师汇报杭州学习成果,交流心得体会。“一规划”就是制订学校德育工作3年规划,根据孟州市将韩愈陵园打造成师道圣地的宏伟蓝图,该校确定以“礼”为校园核心文化,制订3年规划,传承韩愈文化,形成办学特色。“一讲座”就是举办家庭教育讲座,聘请清华大学家庭教育讲师为全体学生家长讲课。
“当前我所做的所有工作,是一种使命感在激励着我,也是一种想要改变现状,想要寻找解决当下问题的责任心在鼓舞着我,让我不断反思和进步,努力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校长。”雷东升说。
此次杭州之行,也让解放区学生路小学副校长赵满香对校园文化革命、课堂革命,特别是课程革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赵满香说:“课程是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学生能力水平的最有力证物。如果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合理的课程设置,即使校园再美丽、制度再规范,也只是空中楼阁。因此,课程决定学校的品质,课程给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后,我们将致力于深度架构校本课程体系,让教育在课程中更有温度、更加幸福,期待我们的校园,未来也会发生更多静悄悄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