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①)刘书记请来了种植专家教大家种植,一亩地平均能收2500公斤呢。等开春收获了,俺家就有大进项了。
40多岁、中等个头、戴着眼镜的刘文斌,就是大家口中的“刘书记”——博爱县财政局派驻机房村的第一书记。
和村党支部书记杨下放唠了唠,才知道村民为啥都对刘文斌竖大拇指。
机房村地处博爱县和沁阳市交界处,610户,贫困户占14%。村集体没有收入,全村人均年收入4000元,村里至今还有200多人打光棍,二三十个小伙子走出去当上门女婿。贫穷让大家伙觉得生活没盼头,村两委树不起威信,人心涣散,打麻将成风。
2017年5月,刘文斌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来到机房村。走在村里坑洼不平的路上,刘文斌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没技术,二没资金,咋脱贫?咋发展?咋“造血”?
争取扶贫钱救救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产业带动脱贫才是关键!经过摸底调查,广泛征求意见,经县财政局党组研究,一个依托县里“一村一品”的扶贫计划很快付诸实施。
机房村有做绿豆凉粉的传统,但因为利润不高、不易存放,做这个传统产业的人越来越少。刘文斌争取到户增收政策,为从事凉粉生意的村民每户补贴4000元的绿豆。省了成本钱,能多产生1万多元的效益,很多歇业的老把式心思又活了起来,重操旧业。下一步,改良技术让这一传统产业更适应时代发展,县财政局正在引智引资。
发展竹下经济,引导大家种植赤松茸,是产业扶贫最有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做法。博爱县有大面积竹林,但因没有产业带动,仅靠政府补贴,大家积极性不高。了解到县里有个叫王瑞彬的小伙子种植赤松茸,既保护竹林,又利润高,能够形成产业带动,刘文斌想办法把王瑞彬请了过来。给村民讲,带村民看,一遍一遍算经济账,两户贫困户打消顾虑站出来当了示范。目前,两亩多的示范地里,赤松茸长势喜人,到今年3月份就能见到效益。届时,再推广种植,形成规模,就可以彻底治了穷根。
赤松茸种植、凉粉加工、竹艺培训、服装裁剪……一系列扶贫项目,71户贫困户299人参与进来。有了心劲,打麻将的不见了,大伙儿争着琢磨致富经。
破败不堪的村容村貌,也是刘文斌心里的一根刺。改善生活环境,要从修路和解决住房改造难入手。申请扶贫资金,硬化和整修村内道路3.6公里。其中,村里主要出行道路南大街规划了17年,因缺少资金和拆迁问题迟迟没有动工。县财政局驻村工作组领导带着刘文斌,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做群众工作,并争取到95万元扶贫资金,将遍布深坑的南大街变了个样。如今,这条440米长、4米宽,两侧有排水沟的水泥路,成了村里一景。危房、老房改造难,刘文斌依托县里普查危房的机会,将村里49户危房、漏房全部申报。
从“不是滋味”到“有滋有味”,不到一年时间,刘文斌这个第一书记当得虽然很辛苦,但内心很充实,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给了他更大的动力。新的一年,他给自己定下了“小目标”:通过产业带动,实现脱贫45户;通过电商带动,让产业借助“电车”更快更好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