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作华
在我市新安路与南通路交叉口附近,循着淡淡的中草药味,便能看到悬挂着“杜氏中医门诊部”牌子的院落,这就是有着当代中医“大宅门”之称的杜志永家庭20多口人行医和居住的地方。2015年,该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不久前又荣获第一届河南省文明家庭称号。为此,本报记者走进这个“大宅门”,探寻其医德双馨的“家风基因”。
说这是个“大宅门”,是因为杜志永兄妹5人成家不分爨,祖孙4代7个小家庭23口人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分工合作、和睦互助,举全家之力传承发展以中草药攻克肝病的祖传中医事业。
采访之前,记者通过多家媒体的报道了解到,数十年来,这个大家庭立家规、树家训,坚持传承尊老敬贤、勤俭持家、乐善好施、诚实守信、劝学上进的良好家风,婆媳、妯娌、姑嫂间从没拌过嘴、红过脸,以致被称为中国家庭第一难的婆媳关系在这里竟然不是问题。同时,该家庭特别注重医德建设和公益活动,始终把患者当亲人,为众多贫困病人免费送医送药、排忧解难,先后被央视新闻频道和《中国中医药报》《经济日报》《河南日报》《大河报》《东方今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杜志永长兄杜青霖被评为全国首届“最美中医”,杜氏中医门诊部被评为焦作市“文明诚信经营示范店”。
杜志永又名杜重庆,是这个“大宅门”的掌门人。他说,树立和传承优良家风,是这个大家庭成员团结和睦的基本保证。为了把这一大家子人拢在一块,并让大家和睦、快乐、团结、互助地生活和工作,杜家制定了《杜氏中医家庭管理规范》《家庭成员行为准则》和“杜家家训”(尊老敬贤,勤俭持家;劝学上进,团结协作;诚实守信,行善积德;精益求精,继承创新)。每天早晨上班前,全家人集体诵读“家训”成为一种习惯,几十年来雷打不动。
民主议事制度,是这个大家庭民主管理中最突出的亮点。该制度规定,家里要按时召开“四种会议”,即晨会、业务会、家务会、决策会。家务会每周开一次,家庭成年人参加,大家把生活和工作上的意见与分歧摊到桌面上,有话直说,对错众人议,从而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从医必先立德,治病更须行善,这是杜家几辈人的一贯坚守。”杜志永说,杜家人在日常接诊看病中始终秉持仁心仁术、医德为先的行医准则,坚持用地道药材,尊古炮制,从不掺杂施假。对能治的病尽心竭力医治,对治疗无望的病人从不昧心推销药品。
杜志永向记者讲述了行医中的几个小故事。一次他应邀到济源市出诊,看到的是一位胃癌晚期患者。杜志永从脉象上判断该患者已无治疗希望,便没有开药,而是嘱咐家属给予临终关怀。果然,患者在几天后便离开人世。其家属事后专门找到杜志永说:“别的医院和诊所都想给病人多用药,只有您不挣昧心钱。”
今年元旦刚过,杜志永曾接诊过修武县一位中年妇女患者。该患者几个月前因腹水就医被诊断为肝癌,之后辗转几家大医院疗效不佳,病人发热不退、疼痛不止,因腹胀不能进食。眼看病没治好,钱已花光,其家属打算放弃治疗。这时,有人为其介绍杜氏中医治疗肝病有特长,家属抱着一线希望给杜志永打去电话。杜志永四诊合参后认为治疗有望,同时了解到患者因病致贫,遂免费送药。3天后,家属来电话说,病人已退烧,疼痛和腹水均减轻。杜志永继续给予减免药费治疗,患者病情逐步好转,饭量增加,精神状态明显改善。
“诚实守信、乐善好施、扶危济困,都是家风的传承。”杜志永说,杜家从济源市王屋山老家迁出时,父亲杜荣星把多年来乡邻们看病开药的几百张欠费条一把火烧掉。平日接诊中,父亲和兄长常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减免医药费、赠送钱物。冬季里有个外地肝硬化患者前来就诊时遇到气温骤降,杜家人就把自家的新棉衣、棉鞋让患者穿走;有个胃溃疡患者求医途中钱物被盗,杜家人不仅让他把药带走,还送上回程的路费。多年来,杜家为患者减免药费、给敬老院和贫困山区村民赠送药品、为地震灾区捐款累计达11万多元。
在父辈和兄长的影响下,杜志永从小就传承了助人为乐的“基因”。他11岁那年,一个同学去村边水塘洗澡,不慎滑入深水区,杜志永看到后立即跳入水塘里营救。他虽略知水性却没有救人经验,被同学一下子抱住拖入水下。危险之际,杜志永没有挣脱,而是用尽全力把这位同学推出水面,并趁同学松手时,将其推到浅水区。
2016年,杜志永在一次高中同学聚会中,得知一位同学家庭陷入困境,其父偏瘫卧床,妻子患尿毒症,女儿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杜志永当即号召大家为这位同学义捐,并当场带头筹款1.2万元。随后,杜志永又主动承担筹集这位同学儿子的学费,每学期捐助1000多元,并承诺一直坚持到孩子完成学业。
杜志永担任杜家“掌门人”10多年来,带头倡导和传承优良家风,经常带领家人去敬老院、儿童福利院、贫困山区开展义诊,免费送药,逢年过节时还去慰问退伍军人和贫困乡亲。杜家有10多个人参加过义务献血,累计献血2.8万毫升。杜志永的大侄女女婿毋小国获得全国义务献血奉献奖金奖,三侄女女婿王卫志是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为了能随时献血,他戒烟戒酒10多年。2011年大侄子杜丹枫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成为焦作市第18个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身为医者,就要把患者放在第一位,杜志永带领家人就是这样做的。每逢春节回乡走亲戚,杜家人都带着常用药品,随时给患病的乡亲把脉看病。在给父亲办丧期间,仍有乡亲前来求医。为了不让患者白跑一趟,杜志永兄妹虽有大孝在身,依然穿着孝衣接诊。2017年夏天,杜青霖突犯重病住进郑州某医院,这期间仍有患者慕名前来求诊,杜青霖躺在病床上戴着氧气罩还坚持给病人把脉。
“而今,父兄虽已离世,但我会带领全家人,用仁心仁术续写‘大爱处方’,为更多的肝病患者送去健康的福音,为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杜志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