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去年年初以来,修武县始终把平安建设作为保障经济发展的核心,以建设“平安修武”为载体,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创新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着力夯实综合治理基础工作,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实现全县社会大局持续平稳。2017年,该县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最高奖项“长安杯”。
高标定位,统筹推进,落实责任创平安。该县一是以民心导向统领平安建设。探索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解决落实难题隐患等6项制度,组织全县44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每人与15户群众“结对子”,收集解决难题隐患,每季度公布问题解决的情况,96%以上的民生诉求在当年解决。二是以项目化管理细化创建内容。将平安建设任务量化为具体项目,建立任务清单和问题台账,实行月点评、季通报、年终考评。三是以公开述职评议落实平安责任。2017年年底组织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向群众公开述职,接受评议,评议综合成绩作为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聚合力量,防控风险,化解矛盾促平安。该县一是探索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新模式。建立“6+1”评估专业组,围绕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项,查找风险点,并进行专业评估。二是搭建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新机制。成立1个县级、8个乡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和154个村级化解室,实行“一站式”接访处访模式。以调解专家能手为依托,建立22个品牌调解室,发挥优秀调解员定纷止争的“品牌效应”。2017年,该县共调解矛盾纠纷2305起,调成1733起。三是采取信访积案攻坚新举措。围绕解决3年以上信访老户和省、市交办案件,每月开展集体会商研判。2017年,该县办结省交办的信访积案达100%,息诉率达100%。
打防结合,精准发力,立体防控保平安。该县一是建设立体防控网络。投资1500万元,打造智慧公安系统,县、乡、村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实现全覆盖。开展网格化巡防,整合巡警、一村一警等方面的力量,实行全天候、全覆盖巡逻。健全平安志愿者队伍,吸引物业保安、退休老党员等各类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全县平安志愿者达2000余人。为全县850名网格员配备“社区E通”手机,做到查询信息、走访记录、上报问题“一键完成”。截至目前,该县共上报事件9610起,办结率达99.11%。二是实施精确打击。坚持“以打促防”理念,建立以情报研判为引领、以挂牌督办为抓手、以串并打击为核心的破案新模式,充分利用高科技侦破手段,做到现行命案发一破一。开展“打黑恶、反盗诈、破系列”专项行动,深化打击整治网络违法犯罪。2017年,该县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232起。三是开展“零发案”竞赛。开展平安村、平安小区等平安创建活动,对治安刑事案件多发的村、家属楼院实施挂牌整治。2017年,该县共有158个行政村实现“零发案”,平安村、平安单位达标率达93%。
与法同行,依法治理,法治引领护平安。该县一是抓实普法载体。建立“一村一律师”服务模式,参与村里纠纷化解、合同把关等。截至目前,参与矛盾调解200余次,参与起草、审改合同65次。二是深化依法行政。建立法制讲堂,定期邀请律师、法学专家对领导干部进行法律讲解、培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护航经济发展。县委政法委成立优化法治环境、护航经济发展专项工作组,推出22项优质服务承诺,全天24小时受理企业投诉、举报、咨询,助力经济发展。2017年,该县共处理干扰企业正常生产案件12起。
夯实基础、补齐短板,齐抓共管守平安。该县一是实施“一乡一品”项目。根据各乡镇的综合治理基础情况,围绕网格管理信息化应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综合治理基层阵地等6项重点,每个乡镇确定1项进行试点,创造经验,全面推广,提高综合治理平安建设水平。二是实施“平安细胞”创建工程。分行业、分系统开展平安景区、平安学校等平安细胞创建工程。三是实施重点人群管控。针对社区矫正人员,每月集中开展法律知识学习和集中劳动;针对重症精神障碍患者,落实有奖监护,每年奖励其监护人2400元,确保重点人群管得住、教育得好。 (郑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