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李振国、李守成)2017年以来,焦煤集团按照河南省和河南能源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的工作部署,坚持平稳有序分流安置关闭退出矿井的职工,并按照“先内部、后外部、由内及外”的原则,采取多种安置方式,努力做好退出矿井的职工的分流安置工作,取得显著效果。
成建制转移队伍进行安置。焦煤集团将产能退出矿井的职工成建制安置到用工紧缺的主力矿井,减轻去产能矿井的人员分流安置压力。2017年,该集团安排方庄一矿、方庄二矿的成建制队伍到古汉山矿、九里山矿、中马村矿进行劳务输出。劳务输出人员经过岗位适应后,经焦煤集团协调和劳务输入单位与职工本人沟通,最后将劳务输出人员成建制调入劳务输入单位,成建制转移采掘队伍。2017年共转移225人,既转移了退出矿井的职工队伍,又确保了人员稳定。
利用内部招聘进行安置。焦煤集团根据生产矿井和地面单位用工需求情况,利用该集团招聘平台,在内部调剂劳动力余缺。2017年以来,该集团先后开展了6次内部招聘工作,共计报名1162人次。焦煤集团按照资格审查、面试、笔试、技能操作、体能测试等考核程序,在焦煤集团工会的参与监督下,共为各单位内部调剂人员613人,进一步盘活了现有人力资源,提高了人员利用效率。在这些内部招聘中,退出矿井的职工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尤其是许多管理人员,自愿通过招聘的形式调剂到新单位,其中报名从事基层操作岗位的68人,为退出矿井管理人员的安置发挥了示范作用。
外部劳务输出扩大安置范围。焦煤集团利用自身劳动、技术、管理等优势,走出去开展劳务输出,并采取“职工外出工作,可与原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灵活方式,向外部进行劳务输出,实现增收创效。2017年,该集团先后为富士康公司、豫北化工维保项目、淮矿芬雷公司洗选项目、焦作市人社局合作大数据录入项目等单位,对外劳务输出人员750余人次,既缓解了基层单位富余人员分流安置的压力,也为职工找到了出路,增加了职工的收入。
在妥善做好去产能矿井职工安置工作的基础上,焦煤集团还根据去产能矿井职工的岗位性质、人员类别,积极鼓励各类人员进入相应的分流渠道,并下发文件明确各类退出渠道的申报条件、办理程序、薪酬待遇和周期等,做到渠道畅通、程序公开、待遇明确。同时,通过内部退养、转岗分流、劳务输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争取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办理内部退养、自主创业等,依法依规有序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力求让每个职工都有出路。
据了解,焦煤集团2017年产能退出矿井涉及分流安置人员2826人,截至目前已分流安置职工2599人,待分流安置人员227人。其中,内部分流安置1122人、内部退养571人、解除终止劳动合同814人、退休9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