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焦作网谈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古稀老人的瑜伽情
《河南省物业管理条例》亮点解读
打造中医康复品牌 护佑焦作百姓健康
外卖大哥与淘宝姑娘令人动容的勤奋与善良
“王璐事件”
世相漫画
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八级工”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8 年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八级工”
□乔 衫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强调,要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这条消息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来自新华社的报道称,当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一支规模日益壮大、结构日益优化、素质逐步提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但这支队伍无论总量还是比例仍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要求有相当差距。

  新华社的这则报道提到,高技能人才即通常所称的“八级工”等高技术人员。这勾起了人们对于“八级工”的回忆。“八级工”出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为了消除工分制的弊端,我国将工人的技术等级和工资挂钩,按照产业特点建立了“八级工”制度,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那个时代没有“白领”“蓝领”的说法,很多技术工人将“八级工”作为人生奋斗目标。在人们心目中,“八级工”是技艺精湛的顶尖工匠的代名词,他们的工资甚至超过厂长。其实在那个时候,能评上“五级工”“六级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连家人友人也是“与有荣焉”。

  虽然“八级工”已成为过去时,但其包含的对劳动者的尊重,一直让人赞扬。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曾呼吁,中国应恢复“八级工”制度。是否恢复“八级工”制度可以商榷,但时代发展到今天,一线劳动者理应受到尊重,我们需要“八级工”这样的高技能人才,更需要通过良好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人努力成为高技能人才。

  当下,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也需要一流的技能人才。从载人航天、蛟龙下海可以看到,我国顶尖技能人才的作品虽然可与世界强国媲美,但依然存在“圆珠笔之问”等命题,在某种程度上暴露出人才的结构性问题。

  在工业领域,正常的人才结构应该是“1个科学家、10个工程师、100个技能人才”,这是一种金字塔结构,而技能人才本身也是一种金字塔结构,高技能人才处于金字塔的顶端,要想拥有更多高技能人才,首先要创造环境,鼓励更多的人成为技能人才,然后鼓励更多技能人才苦练本领,成为高技能人才。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不是喊口号,而是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完善实实在在的机制体制,了解和满足技能人才的所需所求,提高他们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中央深改组会议强调,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增强技术工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激发技术工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其指向性都是十分明确的。对此,企业要高度重视,营造关心关爱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其实,这也是一个社会性课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制度路径。

  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八级工”。“八级工”制度或许不需要恢复,但“八级工”代表的高技术、高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只有培养高技能人才,解决我国人才结构性矛盾,“中国制造”才能更好地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转变。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