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种退烧药美国已禁用40多年,很多人还在吃!》《妈妈,我吃了感冒药怎么听不见了?看完泪奔》……近段时间,在我市不少市民的微信群以及朋友圈里,有关儿童用药安全的消息被频频转发,备受公众关注,一时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用药不当是潜伏在孩子身边的“隐形杀手”
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二区主任贾炳坤接受采访时指出,儿童机体尚未发育成熟,全身组织和器官都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功能不完善,在用药时一旦有一个小小的误差,就很可能造成终身遗憾。
在《妈妈,我吃了感冒药怎么听不见了?看完泪奔》中,开篇就是央视播出的一则儿童安全用药的公益宣传片。片中5岁的主人公付浠诺用手语无声的讲述,看哭了很多人。3年前,她发烧时因用药不当导致失聪。而令贾炳坤担忧的是,像付浠诺一样因用药不当致聋的儿童还有很多。用药不当,就像潜伏在孩子身边的“隐形杀手”,随时都会剥夺孩子的幸福。而这样的悲剧,每年都在发生:
2016年1月24日,江苏省丹阳市一3岁幼童在当地卫生院输液过程中发生不适,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死因为过敏性休克。
2015年6月22日,河南省新乡市一8岁男童因输液前没进行皮试,输液半个小时后,患儿面色苍白、嘴唇发紫,抢救无效后死亡。
2014年11月2日,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两名幼童因肚子不舒服,服用了一种壮语称为“麦皮麦”的草药熬成的汤水后出现眼睛模糊和晕厥,致其中一名4岁女童死亡,另一名2岁男童经救治后康复出院。
贾炳坤告诉记者,用药不当造成的事故在我市也有发生。前不久,来自马村区的一名癫痫患儿,因使用药物左乙拉西坦,半个月后出现高烧不退。后经诊断发现,因为用药不当导致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很多药物不是说患儿用了都会有问题。比如,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阿奇霉素,在用药过程中部分患儿会出现腹泻、恶心、腹痛、稀便、呕吐等症状。”贾炳坤说。
据《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现有14岁以下儿童中,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用药不当导致耳毒性药物致聋,而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损伤的更是不在少数。
问题药物已退出儿科
贾炳坤介绍,在该科,对发高烧的患儿,他们一般用布洛芬和乙酰氨基酚。对于曾经的“退烧之王”安乃近、尼美舒利如今在儿科已经不见踪迹。而阿司匹林,在儿科一般不作为首选。需要家长注意的是,小儿退热需要一个过程,不宜过快。有些家长希望孩子能尽快退热,便擅自加大剂量,缩短服药间隔时间或者把两种甚至多种退热药联合使用,这样往往会因多汗而导致脱水,更会因为擅自加大剂量,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引起肝、脑、肾损伤,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还有一些抗生素,如丁胺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会导致患儿耳聋以及肾脏损伤,在儿科也已消失。”贾炳坤说,“不过,这些药物在市面上还可以买到,所以家长应该对这些药物保持警惕,千万不要让孩子服用。”
究竟哪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官网上给出了明确答案: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引起耳聋;多黏菌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胃复安能引起一些儿童的脑损伤;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能影响幼儿牙齿、骨骼的发育;感冒通能引起儿童血尿;滴鼻净(萘甲唑啉)能引起儿童中毒等。
贾炳坤指出,目前,公立医院已全部实行药品零差价,有些药品甚至比在其他渠道购买的还要便宜,购买儿童药品,家长最好选择在医院购买。
儿童用药问题突出
采访中,贾炳坤坦承,在儿科,“缺医少药”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用药问题,十分严重。据《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6000多家制药企业中,专业的儿童用药制造商仅有10余家。目前,儿童患病数量占患者总数的近20%,而在常规药品中,与3600多种成人处方药相对应的是,儿童专用药仅有60多种,不足1.7%。95%以上的药品没有儿童用药安全包装,不配备专用量器。因此,患儿在使用一些药物时几乎都是按照“酌情酌量使用”或“根据医生指导用药”。贾炳坤说,“有一些药物,比如抗癫痫药物,说明书上尽管要求4岁以下的儿童不能使用,但是4岁以下的儿童出现癫痫症状时,因为没有相关药物可用,我们还得使用这些成人药物。”
不过,贾炳坤指出,在儿童因用药不当造成的事故中,也有不少是因为家长随意用药引起的。《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八成以上的家长存在儿童给药安全隐患。其中,有72.5%的家长擅自给孩子停药;42.7%的家长会根据自己或亲友的经验给孩子用药;34.7%的家长让孩子同时服用多种药;27.4%的家长会自行调整用药剂量;19.8%的家长将药溶于牛奶、糖水、饮料、粥、汤中。
儿童生病最好接受正规治疗
采访中,贾炳坤建议家长在不确定为孩子使用的药物是否安全的情况下,最好还是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
与此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官网上还专门发布了提醒,在儿童用药时家长应注意“四忌”:一忌滥用维生素。不要以为孩子吃了维生素有益无害,其实吃多了并不好,如维生素A、维生素D,吃多了会出现厌食、发热、烦躁、哭闹、肝肿大及肾脏损害。维生素C用处虽多,但大量服用也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以及药物中毒。二忌滥用抗生素。三忌滥用解热止痛药。儿童发热的原因很复杂,也许是普通感冒、扁桃体发炎引起,也可能是麻疹、肺炎、脑膜炎等疾病引起。在没有查出病因前,滥用解热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耽误治疗。特别是幼儿高热时,如果使用解热止痛药不当,还会引起出汗增多、体温突然下降。四忌滥用丙种球蛋白。有人把丙种球蛋白当成补药,其实丙种球蛋白主要作用是预防麻疹、甲型肝炎、腮腺炎和脊髓灰质炎。对其他传染病的防治效果不可靠。由于丙种球蛋白是用人血或胎盘血制成,滥用可能出现副作用,所以不能把它当成补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