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新忠
短短5年时间,承担PVP系列产品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乙烯基甲醚生产工艺、药用级共聚维酮新工艺等5项研究任务;获得N-乙烯基己内酰胺生产工艺研究、聚维酮碘生产工艺研究两项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成功申报可溶性高分子聚合物的脱挥方法及其装置等11项国家授权专利和1项国际授权专利。
这就是博爱新开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erbert Ulmer(贺博)创新创业团队交出的精彩成绩单。该团队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技术水平和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激发了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所有展翅飞翔的蝴蝶,都要经过破蛹而出的煎熬。”说起Herbert Ulmer(贺博)创新创业团队的成长历程,博爱新开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坚强感慨万千。PVP系列产品作为一种辅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医药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但新开源公司由于生产的PVP产品质量不过硬,在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亟须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
2006年,新开源公司正式成立Herbert Ulmer(贺博)创新创业团队,致力于工艺创新和新产品研发。王坚强与来自美国的资深高分子材料研发人才Herbert Ulmer(贺博)先生一起,带领一线技术人员钻研理论知识,夯实技术创新基础。
当时新开源公司有一种K90液体产品,虽然市场前景良好,但受制于技术瓶颈,始终无法提升产量,年产量仅0.3吨。王坚强和Herbert Ulmer(贺博)先生通过改良设备、改进工艺等办法,使K90液体年产量逐步提升至25吨。接着,Herbert Ulmer(贺博)创新创业团队又向K90液体干燥领域进军,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在世界上首家掌握了K90液体干燥技术。仅此一项革新,即为新开源公司年创收2亿元。
如今,Herbert Ulmer(贺博)创新创业团队已从最初的2名成员发展到13名成员,他们个个都是业内顶尖研发人才。在该团队的努力下,新开源公司多项工艺技术改造和创新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PVP低温连续真空干燥工艺和甲苯溶剂的PVME共聚物聚合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开栏的话 在1月14日结束的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市7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本报自今日起开辟《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风采》专栏,全方位报道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改革创新、刻苦攻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典型事迹,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