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份以来,市第五人民医院内三科成功救治了几位危重患者,然而该科医护人员却高兴不起来。究其原因,如果这些患者能够谨遵医嘱或重视自己身体出现的小毛病,他们就不会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险之地。为此,市第五人民医院内三科主任杨静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身体出现不适,一定要及时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同时,即便是痊愈出院的患者也要牢记医生的话,以免给自己的身体造成二次伤害。
一杯酒差点要了一条命
2月4日,市民刘先生和几个好友去爬山,晚上大家一起吃饭时,他突然一头栽在饭桌上不省人事,身边的好友见状连忙拨打120急救电话。随后,刘先生被送往市第五人民医院内三科抢救。
这场以快乐开始的饭局,谁都没有想到会以这种方式结束。那么,刘先生为何会在饭桌上突发意外呢?事情还得从1月24日说起。
1月24日,今年40岁的刘先生因腿上长了一个疮到医院就诊,被医生诊断为丹毒。丹毒是一种由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侵入人体而致的细菌性病症,如不及时治疗,病症会进一步恶化,严重时患部可以迅速发生坏疽成为坏疽性丹毒。刘先生当即办理了住院手续,医生给予抗生素对症治疗。
刘先生因治疗及时病情得到了控制,并于2月3日办理了出院手续。出院后,刘先生就和朋友相约要庆祝一下,于是大家约定第二天去爬山,晚上吃饭。
2月4日上午,刘先生在微信朋友圈发消息,还配发了一张他和大自然的合影。晚上,刘先生和朋友下山后去饭店吃饭。饭桌上,看大家频频举杯,刘先生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忘记了医生交代的使用消炎药停药15天后才能饮酒的注意事项,也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举杯感谢大家对他的关心,说完便将杯中的酒喝完。
几分钟后,刘先生面色变得潮红,他自言自语地说,这才10多天没有喝酒,一杯酒下肚头就晕了。话音刚落,他便一头栽在饭桌上不省人事。
身边的好友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随后,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赶到现场,给予吸氧等紧急处置后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抢救。在回医院的路上,急诊科出诊医生张小军与当天的值班主任杨静联系,描述患者症状,以便杨静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通过张小军的描述,杨静脑子里闪过“双硫仑样反应”这种急症,便立即安排医护人员准备相应的抢救药品。刘先生被送到医院时处于休克状态,几乎测不到血压,杨静立即给予对症处理,随后家属赶到了现场。从家属的讲述中,杨静断定患者就是因使用消炎药又喝酒导致的“双硫仑样反应”。病因明确,处理得当。2个小时后,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脱离生命危险。
杨静说,双硫仑是一种戒酒药物,服用该药后即使饮用少量的酒,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从而达到戒酒的目的。而“双硫仑样反应”是指患者在用药后饮酒,会发生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肌梗死、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患者使用消炎药时,严禁使用含有乙醇的食品、饮料、药物,敏感体质的患者,用酒精擦拭皮肤也会引发该反应,非常危险。
“生命只有一次,任何时候都不要抱侥幸心理。”杨静说,“类似刘先生这样的情况,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并不少见,尤其是中青年人,因为在他们的思想中没有那么多万一。其实,当意外来临时,生命是非常脆弱的。”
小疏忽引发大问题
去年,市第五人民医院内三科共收治2000余名患者,其中因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的患者占到70%,救治危重患者30余人次,抢救成功率95%。杨静说,在这些危重患者中,有几名患者就是因为在生活中不注意,导致病情加重。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家属说得最多的就是后悔。
市民史先生就是这些危重患者中的一位。他今年46岁,平时身体很好,去年10月底心前区出现不适,但他没有当回事。从第一次出现不适到昏迷被送到医院抢救,相隔了两个月的时间。
杨静说,这两个月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他能够及时到医院就诊,就不会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
史先生的妻子得知丈夫的病情后非常后悔,后悔没有让丈夫早点去医院治疗。由于患者的家庭条件不好,家属要求保守治疗。在抢救期间,内三科医生轮流守在病房内,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抢救方案,护士毋小敏、凌玲、宋思思配合医生给予患者细致的护理。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于1月中旬出院。
杨静作为内三科的主任,在收治患者方面,她严格要求医护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最适合的诊疗方案。内三科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始终坚持“个体化医疗”的方法,在治疗患者方面收到很好的效果。
内三科的医生和护士加在一起也不过十几个人,他们在为住院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还要对出院患者进行跟踪回访,指导患者用药,提醒患者应该注意的问题。正是因为医护人员的真诚付出,他们得到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肯定。有的患者感觉到不适就会和医生、护士联系。无论是上班还是休息,只要是接到患者的电话,医护人员都会详细解答患者的问题,并给出指导意见。
杨静说,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她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每一位患者都能健健康康的生活,远离疾病带来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