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扑面而来。如何顶住压力,挺起区域经济“脊梁”?
在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宏大征程中,焦作工业一马当先,在转型中美丽蝶变,如同浴火凤凰,涅槃重生!
昔日,焦作靠“香砟”而出名;今天,怀川凭转型跨越提质。近年来,我市在工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中演绎了精彩“变脸”,中原内配汽缸套、风神轮胎、智能造纸机械、龙蟒佰利联精细钛白……一批批高大上的工业产品从这里走向国际,向国际行业巨头“叫板”,区域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工业是焦作经济发展的根基,工业兴则城市兴,工业旺则百业旺。面对经济转型发展新常态,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各项涉企政策措施,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全市工业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工业经济综合实力稳居河南省“第一方阵”,支撑全市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更加坚实有力。2017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高于全年目标0.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增速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增速2.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比上年前移11位;2017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55亿元,同比增长14.5%;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四位、第五位;累计实现利润364.8亿元,居全省第四位;实现利税454亿元,居全省第五位。
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在焦作工业经济不断成长的同时,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暴露和显现。
——结构性矛盾突出,转型攻坚任务仍然较重。全市重工业和轻工业比例为64.5∶35.5,传统产业占比达67%,高耗能行业消耗全市约87.3%的能源,完成增加值仅占全市的34.2%,初级产品多、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市场竞争力小;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其规模难与传统产业等量齐观,占工业比重仅为6.4%。
——环保约束带来的运行压力较大。我市作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之一,大气环境质量形势严峻。从当前的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力度来看,今年的环境政策仍将保持高压态势,约束力度只会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因素对工业平稳运行产生较大压力。
——工业生产要素制约突出。主要体现在企业用工难、融资难和用气难三个方面。我市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普遍存在“招不来、用不起、留不住”的困境,普遍存在普工好招,中高级技术工、高素质管理人才稀缺的局面,呈现出结构性的用工短缺现象。我市企业融资问题突出,宏观上市场需求不足、贷款困难,加上连环担保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风险依存。企业本身两项资金占流动资金比重较大,2017年1~11月,两项资金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22.3%;应收账款达到2309亿元,同比增长9.4%。我市企业出现“气荒”现象。目前,全社会最大日供气缺口为65.24万立方米,工业用气量占全社会用气量的50%左右,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和“煤改气”工程的强力推进,在燃气供应方面,部分企业甚至已经出现断供停产,给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很大影响。
先进制造业既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优则经济优,工业强则后劲足。2017年,我市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9家,其中新认定21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87家;组织申报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11家,新认定6家龙头企业,认定数量与南阳市并列全省第三名,全市创新龙头企业达到11家。成绩只是过往,今年该咋办?更加注重创新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切实提高创新能力,树牢创新意识,深化产学研合作,集聚创新人才,是我市工业振兴的不二选择。关键在于更加注重升级发展,更多地立足现有传统产业,依托已形成的产品、技术和市场优势,抓住《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机遇,着力在高端化上下功夫,在集群化上求实效,在品牌化上做文章,推动产业升级发展,实现产业华丽转身。重点在于更加注重抢先发展,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抢抓机遇,突出重点,全力支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要义在于更加注重融合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以电子商务促进工贸一体化,抓好大数据平台建设;核心在于更加注重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色低碳理念,注重集约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做强环保产业,努力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绿色制造新路子;出路在于更加注重开放发展,坚持走开放合作之路,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牢固树立开放理念,持续抓好招商引资,积极参与“一带一路”。
产业是发展之本、兴市之基、就业之源,产业发展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加快产业转型发展,既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而项目建设是其中的关键支撑。项目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是转型发展的根本抓手。2018年,我市在产业转型、基础能力等重点领域,实施省重点项目29个,总投资46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7.2亿元;市重点项目181个,总投资1137.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5.8亿元。与去年相比,项目质量和规模有所提升,省重点项目总投资和年度计划投资较去年分别增长10亿元和46亿元。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必须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着力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达效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格局。
围绕增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我市坚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两手同时发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引领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的衔接,实现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资源依赖向科技依靠、焦作制造向焦作创造的大转变。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是当前关键之中的关键。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民营企业跨界发展;积极助推企业上市,引导、扶持企业上市融资,推动企业持续转型发展;争创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开放共享、专业高效的服务平台;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为创新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制度保障;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大力表彰科技创新企业和人才,让创新创造蔚然成风;全面落实鼓励企业创新的各项政策,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转型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过程,必须突出重点。我市提出,要按照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发展方向,选择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高端化工、电子信息作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市场前景好、增长速度快的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作为积极培育的新兴产业;选择资源禀赋好、竞争能力强的科技服务、健康养老作为大力发展的特色产业,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支撑、新兴产业为引领、特色产业为亮点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转型升级,回答的是焦作如何走向未来的“时代之问”。当前,焦作正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要求,坚持改革、创新和开放“三力联动”,抓住宝贵的“窗口期”,在转型升级之路上砥砺奋进。
凤凰涅槃,期待焦作工业经济能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这场“烈火”中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