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学习实践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世相漫话
怎么看待网游
村庄美了 村民笑了
守好节点 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
扫黑除恶必须打“黑伞”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怎么看待网游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最近,浙江温岭的家长陈奕敏在媒体发布文章《被网游毁掉的孩子》,引发了大量关注。陈奕敏的儿子高一时迷上游戏,一断掉网络,儿子就离家出走或绝食,最终高考失利。陈奕敏努力了10年,才等到儿子从网游中走出来。有了这种切肤之痛,最近在看到一篇网游少年持刀抢劫的新闻时,他忍不住写了这篇文章。有网友在陈奕敏的微博下留言:关键是做家长的没有教育好孩子,别来责怪游戏。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芳心云天:网络游戏本无错,沉迷其中谁之过?教育引导莫儿戏,千万别再酿恶果。

  @粤刚刚2012:即使没有网游,孩子也可能沉迷另一种游戏,如果沉迷其中,那就是一种精神疾病,需要马上接受治疗。其实,家长的关心和陪伴就是一种良药。

  @c万事胜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于网游,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克制,如果孩子能够自己控制玩网游的时间,网游就可以起到放松身心的积极作用。因此,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最重要。

  @露丝独特:我们不应该将网游“污名化”“标签化”!网游带来的问题确实不少,但网游本身没“原罪”,广大家长只是需要正确引导孩子,让他们享受网游而不是沉迷网游。所以,有人说的“网游毁掉了一代人”等言论有点危言耸听了。

  @果树上的提子: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确实有害身心健康,但我们不能因此将网游视为洪水猛兽。作为家长,应该将监督与预防孩子沉迷网游放在重要位置,而不是一味地“讨伐”网游。

  @小仵的天空1:网络游戏能让玩家强烈地感受到某种成就感,这种感受是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得的,所以很多人沉迷其中。所以,社会和家长要一起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此外,除了正面的引导教育之外,社会和家长还要为孩子提供更多运动和娱乐平台,让孩子远离网游后还有更多选择。

  @贵贵的蒲公英:未成年人的自控能力较差,极易被网络游戏牵着鼻子走,所以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精神生活,多陪陪孩子,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远离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

  @确不及:网络游戏有利有弊,是天使还是魔鬼,关键取决于人们的态度。未成年人一旦沉迷网络游戏便很难自拔,所以,父母应当正确引导,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地谴责网游。

  @swust魏仁东:玩网游确实会上瘾,但我们不能把全部责任都推给网游,更不能用“断网”“卖电脑”等方法强制孩子“戒网”,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以此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下期话题】

  “直播+销售”

  近年来,“直播+销售”俨然成为一种新型商品销售模式,商家可以利用直播宣传自己的商品,让人们在观看直播的同时了解商品,以期更好地销售;受众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低成本、高转化率让越来越多商家加入“直播+销售”行列。有人认为“直播+销售”开创了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值得点赞;也有网友认为,“直播+销售”不应该是网络主播唱歌、跳舞、说段子、卖萌,他们不能想卖就卖,想卖什么就卖什么,想怎么卖就怎么卖。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聂 楠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