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改革、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规划建设“农政通”信息平台、创建国家级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试点市,这是记者昨日从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获悉的今年我市机构编制工作重点要抓好的四个亮点,旨在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办事效率。
去年,我市“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4月份与国家标准委签订战略协议,创建国家级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市进展顺利;简政放权力度更大、范围更广,市直新取消行政权力事项、中介服务事项和无谓证明共计451项;机构编制“云平台”工作成绩突出,做到了全国有影响、全省有位次;公立医院“员额制”管理全省首家全面实施,林场、盐业、文化综合执法、法人治理结构、绩效考核等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活力进一步激发;坚持在总量控制内盘活机构编制资源,实现了中央提出的“只减不增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的保障部门,2018年,市编委办将重点抓好四项亮点工作。
亮点一: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改革。这项改革是新事务,但意义深远。今年,我市将通过改革,把多个审批部门的行政审批权集中在一起,打通原审批部门之间的界限,破除部门利益固化的藩篱,使申请人只需申请一次,内部信息互通共享,只盖一个章,审批结果即能生效,实现“推开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切实解决我市行政审批“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问题。
亮点二: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当前,我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今年,市编委办把这项工作列入亮点之一,按照上级部署,深入推进我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我市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分期分批稳步进行调整,把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解决事业单位政事不分的问题;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进行撤销或转为企业,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竞争、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同时,深入推进行业体制改革,对国有林场、盐业体制、城市综合执法、文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后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问效。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构建与政府财政供养能力匹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公益事业单位体系。
亮点三:规划建设我市“农政通”信息平台。这是一项便民惠民的大举措,是继“云平台”建设之后的又一项亮点工程。以大数据为支撑,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下沉到村一级为切入点,以村级权力清单和便民服务事项梳理公示为抓手,致力打造一个面向农村、服务基层、扶贫惠农,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网上办理、村级权力清单和便民服务事项网上公示、村务政务公开、扶贫惠农信息发布、农产品展示于一体的信息聚合平台,满足基层群众的服务需要和信息需求,实现“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真正将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一公里”。
亮点四:创建国家级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试点市。2016年6月,国家标准委印发文件,将我市列为国家级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试点市,全市各级各部门包括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部参与,创建目标是构建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标准体系。今年8月底,我市将全面完成创建工作,迎接国家标准委专家组对我市创建工作的验收考核。届时,将出台我市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5年发展规划。市编委办将组织各单位修订完善以审批服务提供标准为核心、以服务保障和服务改进与评价标准为支撑、覆盖行政审批服务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完成国家级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试点市建设任务,切实把这项工作做亮叫响,为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在全省当标杆、当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