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修武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5%。
2018年,修武县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及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民心导向为统领,以产业强县为目标,以“景城融合”为战略,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提升景区建设、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特色商业区建设水平,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好重大攻坚战,着力办好民生实事,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融入中原城市群和豫晋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奋力打造中国超级旅游目的地、中原养生地核心区、中原三产融合示范县。
【核心提示】大力提升创新驱动水平,全面增强创新引领能力。积极融入郑焦融合创新发展核心区,努力打造创新发展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第一动力。
【实现路径】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加强电子信息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再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引导光子创客基地发展,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实施产学研合作“双五十”计划,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规范科技创新奖励。2018年年底,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4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力争突破40亿元。
打造金融服务高地。实施“引金入修”工程,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在修武设立分支,鼓励现有金融机构延伸网点,支持修武农商行做大做强。推进云台山景区在主板上市、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0家企业在四板挂牌,促进资本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工程,加强本土科技人才的培养激励,申报博士后工作站和研发基地,促进人力资源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协调联动。
打造改革创新高地。加快电商、物流业创新发展。加快推进15家国有企业改制,破解深层次遗留问题。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出台“容缺受理、先办后补”等创新举措。
【核心提示】大力提升开放发展层次,全面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坚持“发展为上、项目为王”,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开放招商为抓手,促进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活力。
【实现路径】
推进产业项目攻坚。对接河南自贸区、郑州航空港综合试验区、郑焦融合示范区、郑州大都市区门户枢纽城市建设,谋划、争取、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提升城建、交通、能源等基础能力建设和产业发展水平。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18个。
开展产业项目招商。抓住深圳电子信息产业转移、郑州打造中原汽车城和郑州市属企业外迁等机遇,承接外溢产业,开展专项对接,引进一批引领性、突破性、支撑性强的产业项目,更大程度地涵养税源。坚持绿色招商,促进绿色发展。力争新引进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40个、5亿元以上项目15个。
引导产业项目投资。探索“资本招商”新模式,引进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基金、产业发展资金,在修武设立子公司,助推实体经济发展。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专项建设基金、城镇化基金等资金支持,高效规范运用PPP模式,有效破解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瓶颈。
优化产业项目服务。完善五大领域项目推进机制,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开辟绿色通道,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与扶持政策挂钩,交叉施工、压茬推进,确保项目建设得更好更快。
【核心提示】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全面增强区域辐射能力。落实“景城融合”总战略,围绕“一年大突破、两年大提升、三年大变样”目标,实施城市建设“提升年”行动,外提颜值、内提气质,内外兼修,打造“活力足、辐射广、引领强”的业态新城。
【实现路径】
提升城市发展格局。以丰收路城区段为主轴,改造提升六大节点,提高城市的开放性与吸引力。谋划长济高速公路修武站西迁,建成西外环、东外环路,实施体育路东延、经一路南段、经六路南段项目建设,畅通内外交通网络,带动“景城融合”、焦修融合、产城融合。
增强城市承载能力。统筹推进城区道路、地下管网、供暖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运粮河改造、安置小区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启动实施为民路西延工程,综合改造为民路、七贤大道和健康路中段,提升改造一批背街小巷,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布局高品质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10分钟健身圈”。投资1.5亿元建设寄宿制幼儿园和九年一贯制音乐特色学校,投资5000万元迁建县妇幼保健院,加快市民服务中心建设,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空间。
引导城市产业升级。积极争取绿地、绿城、碧桂园等战略性投资项目,打造区域性、商业性地标街区。有序推进老城区改造。加快特色商业区建设,启动实施荣盛产业新城、荣盛阿尔卡迪亚酒店项目,构建亮点片区格局,繁荣城市业态。
彰显城市特色魅力。对标“全国文明县城”,做好“六化”文章,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查验收。实施竹林大道、健康路沿街建筑外立面改造,开发白音潭等片区,实施“建园增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裸土覆绿”,更新城市街景。高标准规划建设专业市场,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打造更具特色的魅力家园。
【核心提示】大力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全面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围绕打好“三张牌”,实施“优质旅游”品牌战略,打造“宜居宜游、主客共享”的超级旅游目的地,在焦作全域旅游创建中“挑大梁、打头阵、创特色”。
【实现路径】
打造云台山景区国际品牌。升级完善景区各项基础设施,持续提升景区管理、服务和营销水平。举办一批精品赛事和节会活动,提升景区的国际影响力。
放大全域旅游新格局。完善旅游交通体系,规划建设事关“景城融合”成败、总长28公里的S306景城旅游大道,启动S230沿南太行修武段改建工程,谋划G207改线、长治—陵川—修武高速公路等重大旅游交通项目,建设完成金云路、东虎路民宿环线和汉华路等旅游专线。
打造旅游产业新亮点。加快云台古镇建设,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社会服务功能的郑州大都市区休闲度假基地。加快县城游客服务中心、智能生态停车场、郑焦铁路修武西站广场二期工程建设,打造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积极推进当阳峪绞胎瓷小镇、云武堂康养小镇、巴士房车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
树立民宿产业发展新标杆。发掘民宿资源,保护性开发传统古村落。启动“矿山+民宿”试点,加快兵盘等高端民宿产业开发,实施家庭宾馆改造提升样板工程,叫响修武“云宿”品牌。
培育康养产业新优势。加快中原养生地核心区建设,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康养产业,推进七贤康养小镇、县老年养护中心建设,启用“和佑百草百岁养生园”,新建9家国医堂,促进文化、体育、旅游、医疗与康养产业的联动发展,打牢修武康养胜地的发展基础。
【核心提示】大力提升工业转型质效,全面增强集约发展能力。坚持“一区两园”工业发展思路,打造更具区域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基地。
【实现路径】
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实施23项“一区两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产业集聚区南片区二期标准化厂房,完善西片区“五纵五横”路网体系,完成110千伏周庄输变电工程,启动110千伏城东输变电工程,规划建设焦煤集团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提高产业集聚能力。围绕产业智能化、品牌高端化、业态融合化,加快“一区两园”集群发展。新引进广东热浪等15个主导产业项目,新开工中民筑友等20个项目,新投产河南升华等18个项目,新增加1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签约项目全部落地、出形象、出效益,培育壮大光电通信、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铝深加工产业集群。今年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0亿元。
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程,健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体系,推动中小微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实施8个企业项目的技术改造,引导企业完成技改投资2.8亿元。
提高企业服务能力。发挥工业发展投资基金、应急转贷资金作用,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建立死滞企业退出机制,盘活一批闲置企业。推动园区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加强校企合作,破解用工难题。落实企业家“暖心工程”,擦亮“两不见面”金字服务招牌,让修武成为广大企业家投资兴业的乐土。
【核心提示】大力提升支农惠农水平,全面增强乡村振兴能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路径】
突出产业兴旺重点。实施“产业兴村”行动,加快高效种养业、绿色食品业、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培育壮大以云台冰菊基地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培植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稳定粮食产能。
加强生态宜居建设。综合治理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实施8个美丽乡村项目,开展农村3年清洁行动,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净化农村环境,修复农村生态。
引导乡风文明发展。继承和创新传统乡土文化,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推动文化下乡。
打牢治理有效基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制度建设、乡村平安建设,依法依规推进村级换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促进农民生活富裕。帮助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加快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实施一批“四好”农村路项目,让乡村振兴战略在修武落地生根。
【核心提示】大力提升重大攻坚成果,全面增强统筹发展能力。立足发展全局,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实现路径】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举债有度、用债有效、管债有力、还债有信”,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防范金融风险。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化解企业风险。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突出抓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推广“两定制一兜底”健康扶贫模式,解决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四保障”问题,做到真脱贫。2018年,实现2100名贫困人口脱贫。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项目环保资质考量机制,加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落实“河长制”。推进北山治理。完成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任务,完成森林培育1.92万亩,完成高速公路绿化和公路绿色廊道建设5300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8.9平方公里,新增城区公共绿地5万平方米,让绿色成为修武的鲜明底色。
【核心提示】大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全面增强民生保障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加民生投入,再办一批民生实事,以最高的标准确保群众满意。
【实现路径】
扩大社会就业创业。建设县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公共服务中心,争创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县。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200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00人。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做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最低生活保障等工作,及时足额拨付各类民生资金。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补助标准。做好1.2万名困难群众的基本医保参保工作。建立“资金监控、失信惩戒”防欠薪工作机制。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新建、改建、提升一批中小学。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争完成澍青医专本科院校设置。发挥豫台合作班的作用,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完善体育健身设施。完善51个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2244场电影放映任务。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全面落实“七五”普法规划。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强化道路安全管控。深入开展矛盾纠纷调处,扎实推进平安修武建设,保持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全省前列位次,确保社会大局更稳定、更和谐。 辛文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