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迈向优质旅游发展之路 “云台山经验”引全省聚焦
从“内核裂变”到效益多赢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图片新闻
第一书记夜访贫困户
市委组织部领导班子进村入户 开展蹲点调研活动
今日看点
酸甜苦辣都是歌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2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记活跃在怀川大地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作者:本报记者 孙 军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连日来,我市的艺术家们用行动对这句话作出了完美的诠释。

  无论是最西端的丘陵山区,还是最北端的太行山深处,再崎岖的山路,也阻挡不住艺术家走近群众的脚步,再大的风雪,也浇不灭艺术家为群众歌唱的激情。连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精神的激励下,各县(市)区一批批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成立一支支小分队,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新春走基层活动,奔赴各地农村,为基层群众送作品、送服务、送辅导,在寒冬中为基层群众送去艺术的温暖。

  蓝天做大幕,大地为舞台。1月17日上午,修武县西村乡东大掌村犹如过年一般喜庆、热闹,我市“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走进该村,为深藏于皑皑白雪间的山村送去了精彩的文艺演出。相声《打灯谜》、舞蹈《幸福微笑》《共圆中国梦》、豫剧《吃亏歌》、河南坠子《罗成算卦》等节目,让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欢乐的笑声回荡在山村上空。除了文艺演出外,我市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家们现场挥毫泼墨,写下一副副饱含祝福的春联。村民张瑞平捧着精心挑选的春联,乐呵呵地看着文艺演出。他说:“今天不仅拿到了书法家写的春联,还听了好几场喜欢的戏。我觉得这个活动办得太好了,件件都办到了我们农民的心里边。”

  为切实做好2018年元旦春节期间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文化文艺工作,进一步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我市在继续坚持开展“中原文化大舞台”“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文明河南·欢乐中原”“教你一招”“千幅作品送千户”等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创新工作方式,提升服务效果,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了“红色文艺轻骑兵”新春走基层活动。

  2017年11月21日,新华社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让全市文艺工作者如沐甘霖,备受鼓舞。全市文化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大家纷纷表示,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进入新时代,全市文艺工作者要以他们为榜样,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扎根生活沃土,服务人民,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行进在怀川大地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请跟我一起喊‘茄——子’!”2月1日上午,孟州市槐树乡源沟村文化广场上,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焦作日报社摄影部主任赵耀东一边喊着,一边按下快门,给周围的村民照全家福,捕捉那温馨幸福的一幕。83岁的孙青云老人拿着刚刚打印好的照片,一边眯着眼仔细端详着照片,一边开心地说:“这活动真好,刚照完就能拿到照片。”“看着村民们一个个拿着全家福喜笑颜开的样子,我感到很有成就感。”赵耀东说。

  源沟村地处孟州、洛阳、济源交界,是省级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志军对记者说,乡村最需要文化扶贫项目常到基层走动,至少让村里的留守老人们有个念想,让大家能透过这个窗口向外看一看。

  将党中央和省委、市委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最新政策及时送到贫困地区老百姓的家门口,是全市“红色文艺轻骑兵”新春走基层活动的宗旨。来自各县(市)区的210余支机动灵活、精干多能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分赴各县(市)区的贫困村,举行“精准扶贫”主题文艺演出及文化帮扶活动280余场(次),送春联2000余副。

  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是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工作作风。长期以来,我市各级宣传文化部门非常重视对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培养了一大批思想坚定、技术过硬、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奠定了我市文化工作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基础。据统计,仅2017年,市文化馆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文艺工作者6000余人(次),免费培训文艺爱好者5万余人(次);市文联举办“千幅作品送千户”活动30余场,举办“文化大讲堂”100场,受益群众4万余人(次)。

  活动中,广大文艺工作者用小品、快板、相声、歌曲等生动通俗、短小灵活、喜闻乐见的曲艺节目,说唱扶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艺术的魅力打动了乡亲们,他们深受鼓舞,脱贫的愿望更加强烈,脱贫的信念更加坚定。

  要真正把文化的“种子”扎根基层,就必须建立基层文化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机制,在基层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文化队伍。活动中,我市实施的“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发挥了巨大作用,“百姓文化超市”总台根据线上的文化订单,对订单用户进行分类配送,最后派遣多支小分队深入基层积极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工作,组织书法、戏剧舞蹈、摄影等协会与农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发掘培养基层文化能人,把文化能人作为推动基层文化发展的“领头雁”,通过发挥文化能人的“传、帮、带”作用,打造一支“群众自己的文化队伍”。

  “和基层群众的近距离接触,对我们艺术家来说也是一个相互给予、相互促进的机会。群众看到我们非常开心,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活动中,艺术家们感慨万千,纷纷谈了自己的看法。“文艺工作者就应该常下乡,扎根基层,扎根群众,才能汲取艺术的养分。”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新现的这句话代表了所有艺术家的心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