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中国历代文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魏晋的竹林七贤、隋唐的王绩等。韩愈同样如此,他喜酒爱酒,并把酒融入自己的诗歌创作之中。韩愈现存有400多首诗歌,述及酒的有60首。
酒几乎贯穿韩愈一生的各个阶段。在京师求官时,他穷困潦倒,生存压力巨大,“遇酒则酩酊,君知我为谁”;为四门博士后,生活略有好转,“诗成有共赋,酒熟无孤斟”;元和六年后,韩愈大都在京师生活,除因谏佛骨远贬潮州那段生活外,过得闲适自在,“偶上城南土骨堆,共倾春酒两三杯”。
韩愈与酒的关系,反映出他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哀伤或闲适之情,韩愈“以诗为戏”的诗歌创作风格,当然也会受酒的影响。他或借酒浇愁,或对酒当歌,或把酒言欢。诗、酒的关系,反映出韩愈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
韩愈生活在“八代之衰”之际,幼年即发下了“欲自振于一代”的宏愿。作为中唐转折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之一,他对于所处的时代有着清晰的认识。在当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均处于“外儒内道”或者“外儒内佛”的情况下,韩愈却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体文,反对藩镇割据,希望重现大唐开元盛世的辉煌。
韩愈一生殚精竭虑,屡败屡战,但欲把儒家思想重新树立为个人精神领域最高权威的意志从来没有改变。因此,当韩愈身心都陷入危机时,他只能逃遁于酒,对酒当歌。韩愈是那个时代的“醉者”,同时,他又是那个时代的“醒者”。这就是酒在韩愈身上体现出来的文化意义。
(作者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理事、孟州市韩愈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