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丨新春走基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改善居住环境 实现和谐征迁
棚户区改造在加速
打造城市生态景观新地标
冰菊飘香幸福来
图片新闻
“做一个现代新型农民”
“老家莫沟”年味儿浓
清雪堂里传家风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2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一个现代新型农民”

作者:本报记者 李新和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2月20日,农历正月初五,正是人们走亲访友的热闹日子。但也有人例外,记者当天在武陟县三阳乡冢头村鑫华昌金秋黄梨种植合作社就诧异地发现,该合作社62岁的负责人常财旺没有外出,正津津有味地阅读一本果树栽培书籍。

  常财旺对记者说:“管理这么大的果园可不容易,不懂技术不行。虽然国家现在富民政策好,但农民如果不懂农业技术照样难致富。这不,过年我让老伴带着孩子去串亲戚,我抓紧时间补补课,天气一暖和,就该给果树打药浇水了。我现在的人生定位是奉献余热,做一个现代新型农民。”

  常财旺内退后开始研究市场,觉得种植金秋黄梨是一条致富路。于是,2012年,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在冢头村村委会的支持下,流转土地160多亩,购买树苗16000棵,办起了金秋黄梨种植合作社。

  一开始,常财旺准备让儿子负责合作社事务,又担心在外做生意的儿子不尽心,就从零开始学习果树栽培技术,亲自管理合作社。他聘请20多名农民负责打药、施肥、修剪树枝等日常工作,自己则定期到郑州、新乡、焦作等地林业部门向农技专家请教果树栽培技术。忙碌的时候,他亲自上阵,带领大家拉几百米长的水管给果树浇水,有几次抽水泵、打药机坏了,他连夜奔波找人修理,一刻也不敢耽搁。他年过花甲,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但学习果树栽培技术的劲头让许多年轻人自叹弗如。

  2016年,由于市场疲软,金秋黄梨价格一路走低,但常财旺没有气馁。在他的精心管理下,2017年,鑫华昌金秋黄梨种植合作社黄梨产量达到25万公斤,远销广东、河北等地。

  当然,常财旺的创业路上也有一些沟沟坎坎。他说:“我的果园里没有一眼机井,保证不了正常供水,另外急需建一个冷库,但缺少资金。如果能够解决资金匮乏问题,我的种植合作社会发展得更快。”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