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海南飞往哈尔滨的机票价格近2万元的消息引发公众关注。媒体调查发现,从海南三亚前往全国多地的机票价格均破万元。有航空公司表示,机票价格会随市场需求浮动,但都是“在相关规定以内”并向有关部门备过案。
受罕见的琼州海峡持续性大雾天气影响,大量人流、车辆滞留在海口。在此背景下,机票价格暴涨,看上去像是“乘雾打劫”,于是,“涉嫌垄断”“应该严惩”之类的评论,一时间比比皆是。
其实,海南离岛“天价机票”的相关报道,无论是涨5倍还是涨10倍,都是拿剩下的公务舱全价机票,和过去的打折经济舱机票价格作比较,而这两者之间,本就没有可比性。简单以“机票价格暴涨10倍”来报道,犯了常识性错误。就像坐高铁,二等座没了,只剩商务座了,但你不能说票价暴涨了好几倍。
供需关系决定价格高低,因大雾受阻的旅客那么多,机票需求量肯定暴增。供给方面呢?增加航班需提前很久把增班计划上报民航局,临时增加是不可能的——需求更多,供给不变,价格上涨再正常不过了,这与协同涨价的垄断行为完全不同。
价格上涨,把票给了出价更高者,这些人,往往也是真正最急需机票出行的人。一般人请几天假肯定更加合算,而不会选择如此高价的机票。正因为价格提高,急需机票出行的人,才有机票可买;要不然,机票早被抢光了。
根据市场供求变化调整价格,航空公司赚到了钱,急需机票的人也买得到票,这其实也是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如果钱被黄牛赚了,消费者要找黄牛才能买到票,这样真的更好吗?
2017年,国家发改委和民航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民航国内航空旅客运输价格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5家以上(含5家)航空运输企业参与运营的国内航线,国内旅客运价实行市场调节价,由航空运输企业依法自主制定。
此次海南离岛“天价机票”事件,让很多批判者将矛头对准了民航价格改革。认为“天价机票”的出现,证明“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市场机制,必然导致航空公司利益最大化,反而不利于充分竞争”。出现问题,甭管实际影响大小,动辄以个案否定整体,凡是价格放开都反对,凡是价格管制都欢迎,这样的思维习惯大家早该改变了。
其实,即使机票不“天价”,照样会有很多离岛旅客买不到票。并不是因为有了“天价机票”,大量人群才滞留于此。所以,我们别拿海南“天价机票”否定价格改革。实行市场调节价,不会导致机票无度涨价,放开价格管制是大势所趋。如果只要出现“天价机票”,哪怕完全合理合规,也要呼吁“管一管”,民航价格改革岂不成了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