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科室、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走进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四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该科这几年获得的荣誉和患者赠送的锦旗、牌匾。荣誉和感谢的背后,是科室医护人员辛勤地付出。也正是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才换来了患者的认可和信任。
进社区宣传脑卒中防治知识
今年春节前,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四科的医护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到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义诊,为居民作健康检查、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并有针对性地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排查。
2月9日,该科医生李凤琴、护士范哲来到太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义诊。“春节期间要按时吃药,定时测血压,如果有不舒服的情况要赶快来医院,我们节假日不休息。”李凤琴在为一位60多岁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检查了身体后,嘱咐道。接着,李凤琴把印着内四科值班电话和医生电话的宣传页交给老人,以便及时沟通。
不了解神经内科疾病特征的人可能会想,这大过年的说这话多晦气。其实,医护人员可不是给患者找晦气,而是对这些患者负责。每年春节期间,该科都会接诊因图吉利不吃药而导致病情出现变化的患者。
据介绍,该科收治的患者以神经内科疾病为主,其中又以脑卒中患者居多。而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只有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收到较好的预后效果。
该科主任黄华说,不同类型的脑卒中,治疗方法不同。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其中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因此,降压治疗对预防脑卒中尤为重要。
去年10月29日,“世界卒中日” 暨第七届全国卒中宣传周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主题是“预防卒中”,口号是“预防卒中,你我同行”。目前,我国非常重视重大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都强调要坚持以预防为主。
近年来,该科医护人员一直坚持开展“卫生支农”“医疗进社区”等活动,定期到太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交通医院以及我市周边农村进行义诊,为大家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宣传脑卒中防治知识。
用心对待每一位患者
去年夏天,一名26岁的男性患者因一侧面部麻木到该科就诊,值班医生陈丽霞为其进行神经反射等检查后,怀疑可能是脑卒中,便建议他住院作进一步检查,提前采取介入治疗。但是,这位患者没有听医生的建议,认为自己的病是受凉导致的面瘫,便到某诊所针灸治疗。针灸第3天,他的病情加重,一侧肢体出现行动受限等症状,被家人送到内四科治疗。
医生李凤琴接诊后为患者作了进一步检查,结果显示为脑出血,但出血量不是很大,经过治疗病情逐渐稳定。李凤琴在与患者及家属的交谈中得知,患者的生活习惯非常不好,吸烟特别厉害。出院时,李凤琴建议患者戒烟,调整生活习惯,按时吃药,避免再次发生脑出血。
去年冬天,这位患者再次发病,出血量远远大于第一次,且出血位置也不好。经过该科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这位患者的命保住了,但是左侧肢体瘫痪,生活需要家人照顾。
26岁正值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却遭遇如此变故,这位患者无法接受,常常对家人发脾气,不配合治疗。作为医护人员深知患者的痛苦,该科护士长张艳苹在召开护理学习会时,和护士一起探讨如何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才能让患者勇于面对疾病,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大家在经过反复研究后确定了心理疏导方案。该科护士师晓华、范哲等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时和他聊天,陪他进行康复训练。慢慢地,这位患者接受了现实,积极配合治疗。
“治病不仅要治身还要治心。”黄华说,“在这儿住院的患者,许多人出院的时候都把医护人员当成了朋友。
创新诊疗措施 提高服务质量
黄华从事神经内科疾病诊疗几十年来,始终坚持学习,与国内神经内科专家保持交流,参加国内内科急危重高级研修班,掌握神经内科最前沿的诊疗方法。在他的带领下,该科学习氛围浓厚。去年,该科医护人员先后发表了《脑卒中患者继发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与血脑纳肤水平的相关性》《脑梗塞二级预防的依从性与认识功能等相关因素分析》等国家级、省级论文30余篇,获得科研成果2项。
数字虽然枯燥,但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去年,该科收治的患者中,正确诊断率、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治愈率达90%以上,全年无投诉、无医疗差错、无纠纷。该科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源自完善的诊疗制度,尤其是黄华制定的会诊讨论制度。该科所有医生在为患者进行诊疗时,要邀请其他医生一起会诊,完善自己的诊疗方案。
同时,张艳苹每周都要组织护士进行业务学习,提高技术水平。护士执行的首迎负责制、责任小组把关制,规范了接待新入院患者的服务流程。该科推出的人性化服务,为患者提供日常生活护理,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洗头、洗脸、擦浴、打饭、喂饭等服务,受到患者的好评。在护理工作中,该科护士还经常征求患者及陪护的意见,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