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朱传胜)1.8公斤早产儿刚出生便遭遇“生死门”:食管与气管长在一起,与胃不相连。经过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医护人员的努力,成功实施了我市首例超低体重早产儿食道闭锁手术,挽救了患儿的生命。据了解,这名婴儿于今日出院回家。
1月29日,武陟县的李女士在当地医院早产生下一个男孩,随后孩子被送进保温箱。医生发现,给孩子喂一点奶就被吐出,没喂奶的时候,孩子会像螃蟹一样不停地吐泡泡。医生在给孩子插胃管时,发现不管是从嘴巴还是鼻腔都插不进去。紧急之下,李女士的家人把孩子送到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救治。经造影检查,确诊为先天性食道闭锁,如果不及时手术,孩子会有生命危险。
“食管闭锁,即食道是个死胡同,和胃不连通。”该科主任王天义说,“因为这类患儿会像螃蟹一样吐白色泡沫,被称为‘螃蟹宝宝’。而这名早产儿食道远端又和气管相连,胃液、胆汁会反流至气管造成肺部感染。”
王天义介绍,进食的通道被封锁,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做手术,打通食道。而为体重较轻且器官不成熟的早产儿做这项手术,对麻醉科、手术室及小儿外科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都有着极高的要求。经过反复研究,2月3日,王天义带领团队为患儿成功实施了手术。
术后,在该科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患儿顺利渡过创伤关、感染关和吻合口愈合关。一周后,孩子可以自主进食。
据介绍,新生儿食管闭锁因手术风险高、操作难度大、死亡率高,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难题,也代表了小儿外科较高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