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山阳区中星街道寺河村的农家书屋十分受欢迎。昨日,记者来到寺河村,想要一探究竟。
穿过寺河村花园的小路,便是该村农家书屋的所在地了,小路的两旁栽种着松树,扇形结构的书屋周围也全是高大的树木,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郁郁葱葱、绿意盎然,令人心情舒畅。
“将!哈哈!无路可走了,交棋吧你。”“甭慌,让我再想想。”
隔着大门,记者就听见了2名村民下棋的声音。走进去,有4名妇女正坐在院里有说有笑地打扑克,2名村民正在聚精会神地下象棋。院子的正中间摆着一张乒乓球案,2名村民正在打乒乓球,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一旁,一脸稚气的孩子挥动小手有模有样地学着大人打乒乓球。小小的院子显露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欢迎,欢迎,你不是俺村的人吧,来看书的?”就在记者看得入神的时候,一个老人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记者表明来意后,他告诉记者,他叫赵冬至,是该村农家书屋的管理员之一。
今年77岁的赵冬至当了20多年的民办教师,2014年5月,他得知村里的农家书屋需要管理员,于是他向村两委毛遂自荐,想来农家书屋任管理员一职。“无规矩不成方圆,别看书屋小,在管理上绝对要严格要求。”从扑克牌到乒乓球拍,从桌椅板凳到书柜,赵冬至和另一位管理员吴艳红两人全部排了号,并制定了管理制度,在书屋的各个角落张贴了手写的提示标语。就这样,在他俩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寺河村村民开始走进本村的农家书屋,读书成了该村村民娱乐休闲的一种新风尚。
“现在,村里来这儿读书的人明显增多了,许多养殖户遇到不懂的问题都来这里借书看,一些在村小学上学的孩子也经常在放学后来这里看书。”说到这里,赵冬至显得十分高兴,他说,春节期间,尽管村里有戏曲表演,但还是有一部分村民来这里看书、下棋、打乒乓球,最多一次,小小的院子里就来了60多人。
“接下来,我想发动一些村民,让他们把家中闲置的书籍捐献到农家书屋,既利用资源又扩大了农家书屋的规模,一举两得。”谈起未来书屋发展,赵冬至有很多想法,他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愿意继续当好这个管理员,为全体村民服务,为美丽乡村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