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今年的焦作和晋城春节旅游市场来说,焦晋城际公交开通并实行春节期间免费乘车政策,绝对是一件可圈可点的事。这条我市交通史上首次开通的跨省交通线路,承载着两地百姓的融城期盼,更是推动焦晋两地旅游转型升级的创新之举。
融城时代,交通先行。
交通曾是焦作发展的痛。偏离中原城市群“十”字形交通干线,又有黄河天堑天然阻隔,焦作交通一度是铁路货运唱主角的时代。
如今的焦作,迎来了大交通时代的黄金机遇。郑焦高铁、郑云高速的投入运营,让郑州和焦作一小时交通圈、半小时经济圈成为可能。焦作至北京、上海高铁正式开通,太焦客运专线、新焦济洛城际铁路加快推进……谁不加快融合,就会被摒弃在“城市圈”外。
对焦作旅游而言,大交通是一把双刃剑。
理由有二。
一、异军突起的焦作旅游,在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后,步入“瓶颈期”。如何从门票经济向休闲度假经济转变,如何拉长“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如何站上下一轮竞争的前沿高地,这些,都需要突破。大交通来得快、走得快,过夜经济亟待破冰。
二、如何借助大交通实现游客引流、增强对外地的辐射吸引,更是迫在眉睫。
焦晋城际公交的开通,是两地政府书写的民生大文章。我市旅游部门反应迅速、主动出击,在第一时间组织旅游行业赴晋城召开旅游推介会,并采取多种举措宣传、推广我市旅游产品,组织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陈家沟、影视城、嘉应观、青龙峡、净影等各大景区推出春节特色民俗、庙会活动和针对晋城游客的优惠政策,整合旅游企业在晋城《太行日报》《太行晚报》发布焦作旅游产品资源、春节民俗节庆活动及优惠政策。同时,我市云台山、神农山、影视城等多家景区也积极跟进,纷纷在晋城网络新媒体平台同步投放了广告。
交通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但拉动效果的不均衡,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据晋城媒体报道,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晋城主打的景区司徒小镇迎来了80万名全国各地的游客,仅正月初一当天就迎来游客12万人,春节期间游客比往年增加了三成,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20万元。增加的三成游客中,80%是河南游客。司徒小镇负责人坦言,游客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晋城到郑州、焦作省际公交的开通,破解了“山上”和“山下”的交通瓶颈,特别是司徒小镇作为整个线路上的一个站点,游客一下子实现了快速引流。
与司徒小镇引流的火爆相比,我市各景区引流晋城游客有点平淡。
原因何在?
有业内人士说,此次晋城主动伸出橄榄枝,积极促成省际公交开通,并联合焦作实行春节及双休日乘车免费政策,是一次成功的“政府营销”的尝试。司徒小镇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引流,首先,公交免费直达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其次,准备充分、特色鲜明也是吸引眼球的重要因素。《千年铁魂》将山西煤文化与打铁花表演融合在一起,重新编排的《又见老山西》市井剧再现山西民俗传承,景区管理和服务也有很大提升。而且,政府营销的本意不仅仅是司徒小镇,司徒小镇作为整个线路的一个中转站,输送了大量游客到晋城市的其他景区。一张帆推动了一条船,盘活的是整个晋城旅游业。
相比司徒小镇的免费一站到达、免费入园,能够当天去当天返,我市“交通直达景区”还存在短板。焦晋公交停靠焦作市汽车客运总站、焦作市旅游汽车站和万达商业广场等站点,游客下车后去我市各大景区需二次乘车且需购票。个别景区主动和旅游汽车站对接可直达,而部分景区并无直达线路,不便捷、再购票应该是影响景区引流的最直接因素。
融城时代到了,我市的很多应对急需加强。
有游客反映,来到焦作城区后,全市找不到当地特色的小吃一条街,中心城区还缺少一个成规模的、让游客可行可赏、可品可感的综合服务场所。
我市有三个AAAAA级景区,然而,各大景区间至今未形成旅游交通大环线,云台山每年700万的庞大人流未实现向其他景区引流,抱团作战、捆绑营销的共赢大格局还有待形成。
如何避免景区开发和建设上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还需要更加科学的顶层设计,全市一盘棋推进。
门票经济退出市场是大势所趋,如何更专注创新开发旅游产品、增强游客体验感、忠诚度和黏性,还有艰巨的工作要做。
今天的优势跑不过明天的趋势。融城时代,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品牌共享、信息共享、客源共享,焦作旅游还需更高站位思考研判,更强更准发力对接,让大交通为我所用,让焦作旅游的龙头辐射周边,显现更为强劲的生命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