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走出去,请进来,焦作旅游出外取经、开门纳谏。临近2018年农历春节,市旅游局先后到东北地区、杭州实地考察。自今日起,《全域旅游》双周刊推出“他山之石”栏目,放眼外地经验,聚焦本地发展,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王玮萱
本报通讯员 范 凡
似乎任何行业市场都有淡旺季,北方旅游市场也是如此。如何让冬季“淡季不淡”,也是困扰焦作旅游发展的难题。
与焦作相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以往是夏季“冷”冬季“热”。不过,近年来,该市已成功扭转,让夏季“热”起来。
哈尔滨市是怎么做到的呢?
1月23日至28日,焦作旅游考察团在哈尔滨市重点考察了当地的万达文化旅游城、冰雪大世界、中央大街等景点。考察中,焦作旅游考察团成员看到:哈尔滨“冰城夏都”旅游品牌已深入人心,“迷人的哈尔滨之夏”与“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此起彼落遥相呼应,使哈尔滨市形成了“两季繁荣、四季发展”的品牌格局。
考察团感慨,大手笔开发旅游新产品,已让哈尔滨市告别了旅游市场冷热不均的局面,并成功助推了哈尔滨市旅游产业的转型提升。
2017年6月“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旅游文化时尚活动暨第七届中国哈尔滨松花江湿地节盛大开幕,其太阳岛、呼兰河口、滨江湿地、伏尔加庄园等湿地景区规模、旅游服务质量不断加强。其中,全新组合的16条高品质湿地旅游线路带火了自驾游和自助游市场,哈尔滨一举成为“世界避暑城市排行”20强城市,位列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前三甲,成功实现了从冬季旅游“一枝独秀”到冬夏旅游“高潮迭起”的转变。
“景区热、市区冷”是哈尔滨旅游产业的短板,同样也是我市旅游产业多年来极想弥补的短板。
在哈尔滨旅游发展初期,市区周边拥有威虎山、二龙山、帽儿山、金龙山等众多旅游资源,资源优势首先带火了景区及周边乡村的旅游业,而城市旅游则是很大短板,形成了“景强城弱”的结构特征。为此,哈尔滨大力发展城市旅游,积极打造冰雪大世界、太阳岛、伏尔加庄园、中央大街、极地馆、万达文化旅游城等独具特色的城市旅游产品,实现了从区域旅游“一片红”到全域旅游“遍地红”的转变。
比如,大手笔引入投资200亿元的特大型文化旅游商业综合体——万达文化旅游城,这里包括了全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以及大型室外主题乐园、电影乐园、中央大剧院、高端度假酒店群、商业中心等,该商业综合体于2016年6月开业,在不到60个小时内,便涌入客流逾10万人次。
人们提到哈尔滨便自然想到“筑梦冰雪”,好似人们提到焦作便自然想到“云台山”一样。多年前,单一的旅游产品制约着哈尔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如今,难题已破解。
近年来,哈尔滨旅游将“旅游+”战略落到实处,充分让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历史人文、时尚休闲、建筑艺术等多元文化融合发展,不断开发观光类、体验式、功能性、休闲类的高品质旅游产品。比如,该市打造了以温泉旅游为主题,集休闲、养生、娱乐、购物于一体的新海都国际温泉旅游城,建成了全球目前占地面积最大的古希腊神话主题室内外海洋公园,开发了老街音乐汇、哈尔滨大剧院等音乐旅游产品。
充分融合区域资源,大手笔开发旅游新品,“对症开方”,是哈尔滨旅游实现华丽转身的关键词。值得一提的是,焦作旅游正在持续深化多项“旅游+”项目,试图改变焦作“旺季热、淡季冷,点状热、全域冷,山水热、人文冷,景区景点热、市区城区冷,个别景区热、多数景区冷”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