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②)打造“互联网+”时代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引擎。
示范区聚焦创新发展主题,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科技创新奖励政策,探索完善科技经费拨付机制,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撬动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力度,重点企业研发科技经费投入比例向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看齐。创建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增长10%。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在智能制造、直驱电梯、吸波材料、柔性导电膜等领域实现突破,加快先进陶瓷材料、铝基复合材料的产业化进程。筛选了一批小微科技企业、高成长企业给予重点支持,积极创建省级“科技小巨人”“瞪羚企业”,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方面走在县(市)区前列。
示范区积极推进开放式创新,鼓励辖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对接,重点开展与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的深度合作。深化与河南理工大学的战略合作,加快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建设。着力发展中联装备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大型散料输送装备创新战略联盟等技术创新合作组织。整合全区各类创新创业资源,申报创建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加快众创空间建设,新引进创新创业企业、团队100家以上。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落实好“1+6”引进培育人才(团队)政策,支持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吸引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到示范区创新创业。
示范区今年着力加强国家高新区建设,大力支持企业创新。区财政安排工业转型发展、科技专项、现代服务发展专项预算资金7000万元。同时,培育创新引领型平台,加快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腾云电商产业园、科技总部新城“三园”建设,努力打造中央创新区。强化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深化与河南理工大学的战略合作,发挥河南理工大学国家A类、B类学科人才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开展产业技术联合攻关,“产学研711计划”(到2020年,与辖区企业开展常态化合作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达到70家以上,建成产学研联合体100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0项)取得阶段性成果。支持明仁药业与中国药科大学、天宝桓祥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尽快实现示范区国家级企业研发平台零突破。以国家“万人计划”“千人计划”领军人才、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全面落实“1+6”引进培育人才(团队)政策,积极引进高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