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山阳城丨住房公积金 上一版3
母亲的托付
词二首
活着的土地
词三首
惊 蛰
闹元宵 竞风采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党总支升格为党组
市内部审计协会领导到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调研
咨询台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3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活着的土地
□杨清喜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一直以来,我对土地的神奇性,充满着莫名的好感。也就是说,在我看来,土地是活着的。这种活法,并非土地能行走,但土地始终是觉醒的,知道饥饱,知道冷暖,有着人一样的秉性。人说,万物皆有灵。而土地的灵,是灵中之灵。因为,它的灵,关乎着种灵即人的生死存亡。

  土地知道饥,也知道饱。这是和庄稼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联的。亘古不变的土地,世世代代为人们提供着赖以维持生计的食粮。寒暑易节,年复一年,似乎是甘于奉献,不知疲倦。所谓“亘古不变”,是讲它的恒常性。千百年来,地在一处,从未挪动。可人们想让它长出理想的庄稼,结出丰收的果实,就得懂得土地的习性。黄土地长啥,沙土地长啥,岗瓣地长啥,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了解并掌握了它们的生长生活习性,顺着这种习性,进行种植。风调雨顺,靠天吃饭,是一种基本的获取方式。但庄稼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并满足这种条件,才会丰硕。水,肥,光合作用,一样都不能少。在这诸多要素中,肥,是一大要素。光种庄稼,不给肥,地力拔尽,庄稼会瘦弱的。如同人不吃饭,和营养不良一样,瘦弱,病病恹恹的。所谓土地的贫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化学肥料不说,土地喂了这个,土壤会出现板结,农人们都知道这个常识。那么,土地壮,有地力保障,就是生产队里的两个大粪坑,还有各家各户门前的粪池,或粪堆。这里面产生的肥,是农家肥,也叫有机肥。土地尤其喜好这种肥,适宜这种肥料。劳动人民都知道,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没有粪便臭,哪有五谷香。道尽了粪肥与五谷的关系。每当一季庄稼成熟,收割结束,农人们将粪肥送给土地,以壮地力,为下一季庄稼赢得丰收奠定基础与获取资本。但就是这种廉价的土粪,却能换来珍贵的粮食。俗话说,人勤地不懒。由字面上看,勤和懒,是矛盾的。但实质是讲,人勤,地也勤。这就是拟人化,将土地拟人化。这也是劳动人民的一种智慧总结。也是从另一方面,佐证了土地是活着的。地道的农民,对土地有着深深的眷念和依恋。三亩耕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是农耕时代,农人们理想的生活模式。但当代军旅作家周大新,在他的散文集《长在中原十八年》中,有篇文章说,许多人都在背离着土地,走出农村,来到更高更远的地方,谋职谋生。为什么背离土地,一定是有比经营土地更为光鲜,更为轻生的营生。而当今的农业现代化,让更多的机械和科技元素,介入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解放了更多的劳动生产力,解除了更多的劳动累苦。使更多的农民从事别的行当,使更多的农民在土地上劳作不觉其苦,反而,是一种快活。使得农村生活,滋润生趣。土地对人类生存,是至关重要的。活着的土地,养活着人。这就是自然的神奇,造就了土地的神奇。造物主,安排了这项程序,注定了这项程序。

  土地的神奇,主要体现在土地上生长的庄稼神奇。我时常在想,是什么元素注定了一粒种子,结出了许多籽实,使人类获取一而百,一而千的收成?谁能说得清楚,谁能解释得了这种神奇的现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