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国际妇女节临近,无论是线下的河南郑州各大商场还是线上的各个电商平台,关于三八妇女节的促销广告铺天盖地,商家不约而同地把这一女性节日作为春节后重新启动消费市场的契机,预热新一轮消费高潮。相比线下热热闹闹的促销活动,线上的竞争也毫不逊色。天猫“女王节”、当当“闺蜜节”、京东“蝴蝶节”、1号店“3月女人节”……三八妇女节俨然成了电商年后开门的第一战。(据《海南日报》)
三八国际妇女节已经108个年头了,这个为各国妇女争取和平、争取发展、争取男女平等的节日走到今天,各国妇女为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作出了积极贡献。然而,妇女节近年显得有点尴尬,一则,很多年轻女性对被称作“妇女”有些反感,觉得“被叫老了”“太落伍了”;二则三八妇女节的内涵越发被人冷落,“她经济”已经成为节日里的盛大景象,商业元素的融入,让节日逐渐“剑走偏锋”。
正如这两天新闻中所述,妇女节变“女神节”“女王节”,商家将其作为春节后第一个促销季,瞄准的又是经常“剁手”的女性。甚至有的商家出奇招拼颜值、拼活动、拼力度,推出“帅哥导购”“女王车位”,有的则直接打出3.8折,试图最大限度地提醒女人们,这才是节日里的大促销。商家不放弃任何节日,大打节日经济牌,在妇女地位得到大幅提升的背景下也无可厚非,也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
“她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妇女经济独立的镜像反映,更是“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的写照,但是这样一个为妇女争取和平、争取发展、争取男女平等的节日,挖掘“她经济”,更需要呵护“她权益”,让她们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不可否认,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赓续递进,妇女地位和权利有了很大的提升和保障。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完善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合同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相关法律,妇女的权利得到了刚性保护。尽管如此,各地侵犯妇女权益、侵害妇女发展的现象仍然存在,类似的事情之前媒体的报道也不少。
妇女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各种因素影响,社会上一些用工单位对女职工的使用歧视还比较突出。比如,限制或变相限制女性平等就业和休息休假权利,限制女性生育自由或孕期、哺乳期权益,强迫女职工从事重体力、高危险等不宜从事的工种等。之前,一则报告显示,超八成女性认为在就业中存在性别歧视,其中超两成女性认为在就业中性别歧视严重。而一些城市的母婴室被占用,让年轻母亲备受不堪等现象在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存在。
挖掘“她经济”更要呵护“她权益”!现状需要改变,权益需要得到刚性保障。要让妇女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一方面需要女性的自我再觉醒,增强个人的权益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另一方面,国家还需要通过法律与制度的健全完善,推动女性权益的保障;第三,对于女性扎堆的行业,相关部门还需要特别关注,在政策上提供更多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