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2018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积极财政政策聚力增效 财税体制改革不避艰难
“线上+线下”展会不落幕 百姓还可“购全球”
她们
根据现行政策 城里人不能到农村买宅基地
两会·好声音
“我可以叫你妈妈吗?”
加大游戏产业管控可引入“面部识别”
“四不像”小饭桌亟待规范
图片新闻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3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可以叫你妈妈吗?”
—— 一位基层女代表和她的希望小学
作者:新华社记者 甘 泉 完颜文豪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一头干练短发,一件小西装……来自河南的全国人大代表、农村女教师李灵,一改平日“土气”形象,显出干练的“职业范儿”。面对记者采访,她略带羞涩,但每当谈起学校和她的孩子们,眼睛便闪着光,人也变得健谈起来,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今年36岁的李灵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许湾乡李灵希望小学校长。学校有600多名学生,其中80%是留守儿童。在那些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中,李灵一直承担着“校长妈妈”的角色。

  受到同是乡村教师的父亲影响,李灵从小就有一个教师梦。2002年,刚从淮阳师范毕业的李灵,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家乡办起一所小学。“它虽然是私立小学,但不用来盈利;它是农村小学,但要有和城里一样的教育品质;它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留守儿童的温馨港湾。”李灵怀揣着这样的办校初心。

  这一年,她在淮阳县许湾乡借到两间平房,办起了最早的学校:自己和弟弟担任教师,母亲担任生活老师,给孩子做饭,给年龄较小的孩子喂饭、换衣服……就这样,不到30个学生组成了一个并不规范的小学,李灵给学校起名为“希望小学”。

  孩子们放学了,她一个个送回家。孩子在学校摔着了,家长没说什么,她却心疼得哭了。寄宿的学生没有牙膏了,她自己花钱买。一名小男孩怯怯地在她的窗前留下一张小纸条,稚嫩的笔迹写着:“我可以叫你妈妈吗?”

  8年多前,一张偶然的照片让李灵和她的学校被网民记住。

  那是2009年的夏天,郑州街头,浑身被雨淋湿的李灵,艰难地蹬着一辆破旧三轮车,车把上挂着“高价收购小学生读物、杂志、教辅”的牌子,身后是一捆捆塑料膜包裹的旧书……这辆三轮车载着的,是当时300多名留守儿童期待的“精神食粮”,更是李灵那时的梦想——为农村孩子们建起一座小小图书馆。

  那张照片在网络上引起了关注,她被网民称为“最美乡村女校长”。她用爱办学的故事,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内心感动。“用一个小女子的担当许给家乡孩子一片未来”,她因此当选“2009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突如其来的关注给学校带来了很多改变。让她由衷高兴的是,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帮助下,小小图书馆终于建起来了,孩子们可以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学校还建起一间电教室,孩子们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和远在千里之外打工的爸爸妈妈视频聊天。如今,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排在全乡前列,一批从这里走出的留守儿童,考进了大学。

  “社会关注有时只是一阵风,当别人淡忘你的时候,你要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的事情。”离开聚光灯的关注已经8年多,李灵说,“我还是当年那个我。”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李灵的家访又多了一项内容。今年春节前后,这名基层教师代表走遍了附近20多个行政村,倾听学生家长和乡村教师心声,最终把这些调研写成自己的建议。

  “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李灵说,今年全国两会,她关注的也是乡村教育,她希望国家继续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扶持力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当孩子们和年轻教师都愿意留下来的那一天,乡村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左上图为李灵和她的学生在一起。

  (本报资料照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