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丹江水 早日润泽千万家
本报记者 翟倩倩
近日,记者前往苏蔺水厂项目工地采访,只见施工现场塔吊林立,近200名工人正在紧张施工。“苏蔺水厂占地175亩,设计规模日供水35万立方米,分两期建成。现在正在施工建设的一期工程占地约120亩,设计规模日供水18万立方米,预计今年4月具备通水条件。”市水务公司副总工程师葛继光说。
据了解,我市现有5座水厂的水源均来自深层地下水,长期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地下水源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建设中的苏蔺水厂是我市第一座南水北调配套水厂,水源取自南水北调总干渠28号分水口门,可解决我市水源单一的问题,对提升城区供水水质、改善用水环境具有重大意义。苏蔺水厂主要供水范围为马村区和解放路以北、群英河以东区域。
记者注意到,施工现场铺满了绿色防尘网。“你瞧,我们在道路两边安装有自动喷淋设施,并严格按照‘六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开展物料堆放、施工围挡设置、道路硬化等工作。”葛继光说。
截至目前,苏蔺水厂一期项目构筑物的主体工程已完工,将在今年4月完成所有施工及设备安装调试工作。“苏蔺水厂项目建设是我市的重点民生工程,我们一定会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让市民早日喝上甘甜的丹江水。”该公司总经理周安说。
清洁供热暖民心
本报记者 赵颖祯
2017年,我市将清洁供热项目列为十项重点民生实事之一,全面落实清洁供热项目各项建设任务。截至目前,城市建成区内集中供热普及率已达到80.9%。
取暖,直接关系到百姓冬季的幸福感。以前,我市集中供热普及率低、供热方式落后,热源供应主要依赖燃煤锅炉,多使用未经洗选的原煤,因煤质多变、消烟除尘设施不完善,存在烟尘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不达标的现象,对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2017年,我市在瑞丰路(解放西路—跃进路)、跃进路(涟深河桥—白马门桥)、新华街(和平街—烈士街)、解放西路(怡光路—光华路)、焦东路(建设路—站前路)等路段新敷设了9条集中供热主管网,并改造了人民路集中供热主管网,全年新增集中供热主管网21.2千米,新增城区集中供热面积232.22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9%。市绿源热力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经理张宗辰介绍,去年新建的9条集中供热主管网主要分布在城区繁华地段,因道路狭窄,施工多半采用半幅封闭方式,施工难度较大。为保证工期,该公司多次与交警、城管、规划等部门协调封路、破道、渣土运输、工程规划等方面的工作,使各项工程顺利完成。“盼暖气盼了十几年,今年春节前终于用上了,一家人心里暖洋洋的。”解放区民生街道学生路社区建业小区居民王先生说。
除了大力发展城市集中供热,我市还在集中供热未覆盖区域全面推行“电代煤”“气代煤”工作,让环保、方便的取暖方式走进千家万户。
清洁能源 助力美丽焦作建设
本报记者 翟倩倩
为让市民过上低碳、健康的生活,2016年以来,焦作中裕燃气有限公司按照《2016—2020年“气化焦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快“气化焦作”建设步伐,加大天然气城镇管网建设力度,加快乡村天然气工程建设,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该公司全面开展乡村燃气综合利用工程全覆盖工作,2013年自筹资金2亿元完成我市天然气利用工程(二期)建设任务,建成高村门站一座、小尚门站至高村门站高压储气管线32公里,可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文昌街道、宁郭镇、苏家作乡、阳庙镇的居民供气。
除此之外,针对老城区旧燃气管网错综复杂、压力低、不适应新气源等问题,该公司采取优化管网、更新管材等多种措施,推动城市燃气事业发展。据统计,该公司2017年共改造老城区燃气管网60公里,置换天然气用户13000户;新敷设城市天然气中压管道20公里,可使中原路、丰收路、建设路、南海路、文昌路沿线居民用上天然气。
为了提高我市的天然气利用率,该公司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基础上,将投入资金6亿元,用于我市城乡天然气场站、燃气管网、调压设施、CNG加气站及LNG储气站等燃气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气化焦作”建设,为打造美丽焦作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