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首届“河南最美大学生”候选人事迹简介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8 年3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届“河南最美大学生”候选人事迹简介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1.马维祥,男,24岁,甘肃玉门人,黄河科技学院商学院会计系2014级会计学3班学生

  马维祥的家乡——甘肃省玉门市独山子东乡族乡曾是疏勒河项目移民基地,那里的农户在政府指导下种植耐旱的黑枸杞。马维祥2014年考进黄河科技学院,受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在老师指导下向学院提交了销售家乡黑枸杞创业项目申请书,获得学院提供的办公和仓储场地支持,还获取了优秀校友一对一指导帮扶,建立了河南百草坊商贸有限公司,并于2016年设计、注册了“金漠湾商标”,引领产品走上品牌化发展之路。他利用校友提供的电商平台开创了更大市场,助力家乡父老脱贫致富。他本人还帮扶了一名家乡贫困学子。他的创业事迹受到学校领导和家乡政府的高度重视,学校与其家乡进行互访并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目前,其公司一级营销商已有60个,遍布河南、山东、福建等省,2016年销售额达183万元。截至2017年9月,该公司已与家乡的6家农民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覆盖2万多亩农地,公司销售额已突破300万元,周销量已突破1吨。

  马维祥先后荣获河南省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创青春”河南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第四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河南分赛暨“创出彩”河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017年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等奖项,并获得河南省教育厅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10万元、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扶持基金2万元。

  他通过创业助力家乡脱贫的事迹得到了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秦宜智等领导的关注和肯定,新华社等媒体对其创业事迹进行了报道。

  2.王雅清,女,22岁,河南光山人,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2015级旅游管理1班学生

  王雅清2013年考入河南农业大学,2014年9月,她积极响应国家参军入伍号召,被分配到广州军区联勤部通信站,成为一名话务兵。

  在军营两年间,她克服重重困难,从最初跑不了800米到每日必跑6公里,一个月记下3000条话务员条例和2000多个号码,最终在半年和年终考核中均取得第一名,话务员远程考核取得满分。当时军区流传着一句话:只要考核,王雅清准能考满分!王雅清的目标不是第一,而是做到无差错。两年间,她真正做到了机上操作无失误,成功接转5万多次电话。服役两年间,她先后荣获营嘉奖一次、连嘉奖两次,获得“优秀义务兵”荣誉称号,成为军营“新兵王”。

  2016年9月,退役返校的王雅清在河南农业大学开启人生新征程。她把教室和图书馆当作汲取知识的“练兵场”,勤学专业知识,辅修法学二学位。作为团支部书记,她把班级当作又一个“一号台”,扎实开展工作,取得多项荣誉。她投身德育实践,热心公益,加入雷锋站“四点钟课堂”,成为学校“大志之星”。由于表现突出,她先后获得河南农业大学“十佳大学生之大志之星”等荣誉称号,所在班级获“河南省文明班级”等荣誉。

  3.方航宇,男,22岁,陕西榆林人,郑州轻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2014级1班学生

  2017年7月,方航宇作为河南高校唯一创业团队代表受邀参加第三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团。实践活动结束后,他与实践团其他成员一起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实践收获和感悟,并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2017年9月,方航宇再次受邀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项活动,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亲切接见。

  方航宇心系家乡,注册了郑州榆枣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致力于帮助“家乡和家乡同等境遇的地区”销售滞销农产品,先后与延安一家公司和苹果专业合作社签订合同。至今,“榆枣红”项目已累计帮助榆林乡亲销售大枣、苹果等农副产品7.5万余公斤,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作出了积极贡献。

  方航宇积极投身公益活动。他利用自己创办的“榆林校友圈”“轻松筹”为出车祸的同学父母筹集善款7.2万余元;为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免费送去300公斤水果,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免费为学校2017级新生送去家乡的苹果,让4000余名新同学感受到了学校大家庭的关爱;连续3年坚持出资举办“给学弟学妹写封信”“高考加油视频”“爱心捐书”等系列活动,点亮贫寒学子的“读书梦”。

  在校期间,方航宇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郑州轻工业学院十佳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刻苦学习的他还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4.尹青超,男,25岁,吉林长岭人,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2014级3班学生

  1993年出生的尹青超,大学四年来,参与和组织校内外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百余次,累计服务时长2000余小时。

  尹青超参加志愿活动往往都是自己承担路费等开支,这对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对此,他说:“能帮助别人,我很高兴,生活可以贫困,但内心不能贫瘠!”

  他从大学入校开始,就主动参加校院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图书馆、宿舍楼、福利院、敬老院……同学们经常可以看到他勤工助学的身影。

  在尹青超的带领下,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注册志愿者已突破2000人,志愿服务时长达2万余小时。

  此外,尹青超还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新思路,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他带领协会加盟河南省大爱郑州志愿服务中心;他发起成立河南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联盟;他带领协会加入郑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他促成河南工业大学获批首个郑州市慈善工作站……

  尹青超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并获河南省教育系统学雷锋活动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大学生志愿者、郑州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5.朱罡佑,男,23岁,河南平顶山人,中原工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4级2班学生

  参加组织公益活动100多次,支教覆盖山区1000多名孩子,募捐2000件衣服、4000册图书,累计服务时长3000多小时,这是朱罡佑大学期间交上的答卷。

  他是支教团队的组建者。为了让更多留守儿童得到大学生的关注,他于2016年组建了支教队伍——中原工学院弱水支教队。当年,弱水支教队就获得首批中华儿童慈善基金会“童愿计划”支持。

  他是公益服务的实践者。在公益服务的道路上,朱罡佑和他的团队每年都会组织募捐闲置衣物,并开展“麻雀图书馆”活动。2014年入校军训刚结束,他就呼吁捐赠闲置的军训服。2015年,他为山区筹集了3000多册儿童图书、2000多件衣服。

  他是社会志愿活动的先锋。2016年和2017年,朱罡佑两次参与河南省城市定向坐标赛志愿者招募活动,不仅招募志愿者,还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他带领团队连续两次获得河南省城市定向坐标赛优秀志愿者团队荣誉称号。此外,他还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河南省城市定向坐标赛优秀志愿者、中原工学院优秀大学生服务社会模范等荣誉称号。

  6.刘芸,女,23岁,河南周口人,周口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2014级学生

  刘芸在大学里学的是美术专业国画方向,为了学会一个绘画技巧,她可以把自己关在画室练习一个星期。她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周口师范学院三好学生、周口师范学院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并在河南省第22届美术新人新作展览中获优秀奖。

  她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经常参与学校的实验室开放项目,完成了《服装设计中的装饰语言符号特征的设计构成及其应用研究》等项目,还完成了《摄影的真善美——以“寻找周师最美教师”为例》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

  7.刘相臣,男,30岁,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工程测绘专业2014级1班学生

  刘相臣刚入学就携笔从戎,进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吉林省公安边防总队服役。其间,他先后被授予优秀士兵、内务标兵等荣誉称号,获得团级嘉奖一次。

  2014年,刘相臣回到学校,连续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并获得河南省三好学生荣誉称号,现已被保送到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

  刘相臣先后获得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一、二等奖,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国家二等奖、APMCM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暨多校数学建模联赛三等奖、第六届MathorCup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河南省二等奖等。截至目前,他共获国际级奖2项、国家级奖13项、省级奖5项。

  8.闫畅,男,21岁,河南固始人,郑州大学工程力学2014级5班学生

  闫畅来自一个小山村,出生时手脚便带有先天残疾。生活的压力让闫畅选择了自立自强、刻苦求知。

  他是一个“科研狂人”。在郑州大学机器人实验室里,他申请了勤工助学岗位,成为机器人实验室的学生负责人和水下机器人团队的队长。

  2015年10月,闫畅参加了2015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与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387所高校的1983支队伍同台竞技,斩获水下对抗项目冠军。在他担任实验室负责人期间,其团队获得了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取得国家级科技创新奖励20余项。此外,他还荣获第十届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2016年总决赛二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二、三等奖,2016年“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河南省金奖、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河南省一等奖,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华中二赛区一、二等奖等,共获国际奖1项、国家奖5项、省部奖4项。

  在校期间,闫畅还获得2016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奖、国家励志奖学金等,现已被保送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

  9.杨恒杰,男,22岁,河南方城人,安阳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4级1班学生

  2014年,刚上大学的杨恒杰参加了“焦融育苗”广西支教团,在他心中埋下了志愿服务的种子。

  大二暑假,杨恒杰组建了安阳师院首支新疆支教团,历经4天3夜,长途跋涉4000多公里,来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开展支教活动。大三暑假,杨恒杰来到汤阴县伏道镇中心小学支教,为留守儿童打造“七彩课堂”。

  此外,杨恒杰还加入学校“红旗渠精神我来讲”宣讲队,开展宣讲活动百余次,受众超过2万人,足迹遍及河北、河南等省的10多个城市。杨恒杰先后组织3次“善行100”募捐活动,招募志愿者190余人,募集善款1.8万余元。“红旗渠精神我来讲”宣讲队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等奖项。

  杨恒杰的事迹先后被50余家媒体报道200余次,他本人先后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河南省文明大学生、河南省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11.张永升,男,24岁,河南项城人,河南警察学院警察管理系行政管理专业2014级2班学生

  连续多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一等奖学金,张永升在同学眼中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霸”,不仅成绩优异,书法、朗诵、摄影也样样在行。

  2017年2月19日,张永升在周口一处采土区发现唐代墓葬后及时上报,并在珍贵文物已经显露的情况下,保卫文物免遭围观群众哄抢,在形势危急时刻,不顾个人安危,采取一系列措施为文物保护部门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经过有关单位发掘,该墓葬出土了一批唐三彩、青铜器、水晶珠、银簪、长剑等珍贵文物。据有关部门初步估测,当地是一处唐代墓群,坐落着不下20处古墓葬,具有极大考古价值。

  张永升因挺身而出保护文物的义举,先后被项城市授予文物保护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周口市授予文物卫士荣誉称号,被郑州市文明办授予文明市民荣誉称号,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10.吴人杰,男,22岁,河南获嘉人,新乡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4级6班学生

  2011年,吴人杰罹患Ⅰ型糖尿病。对此,他没有绝望,而是用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从阴影中走出。

  2014年,吴人杰考入新乡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多年来,他热衷于公益志愿活动,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帮助很多Ⅰ型糖尿病患儿和家庭直面病魔、重拾信心。

  升入大学,他加入宁养义工协会,同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宁养院的医生、护士、社工一起服务癌症患者,并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等服务。吴人杰先后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全省教育系统学雷锋活动先进个人、“蓝尼阳光大使”等荣誉称号。

  12.张娇,女,24岁,河南尉氏人,商丘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本科专业2014级1班学生

  2014年高考前,张娇的父亲因病去世,2015年其母亲突发脑血栓,经抢救后半身偏瘫。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娇背着母亲上大学,用勤工俭学和假期打工的方式撑起了这个家。

  张娇每天放学后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迅速跑回出租屋,给母亲按摩,搀扶着她到院子里走路,然后做饭、吃饭,再奔跑返回学校学习。母亲吃药、自己上学、弟弟上学,所有的经济开支全靠她一个人承担。每到节假日,她总会外出打工,有时一天甚至工作12个小时。

  张娇自立自强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她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河南省2016年度文明学生、河南省三好学生、河南民办教育十大新闻人物、2015年感动商丘工学院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2016年,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组采访她,并将其事迹录制成《21岁的顶梁柱》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13.张鹏程,男,23岁,河南太康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4级1406121卓越班学生

  张鹏程热衷于发明创造,从生活中捕捉灵感,先后研发了新型“洗涤用品包装瓶”“降低青少年近视笔套”“收割机除尘装置”等。

  2016年10月27日,张鹏程的专利“洗涤用品包装瓶”提交给美国宝洁公司专利部门,进行第二次技术转让洽谈,并于2017年3月进行第三次沟通。这两项专利技术目前已入股河南诚宣广告公司,由该公司运营。同时,张鹏程与纳爱斯、奇强、上海白猫等公司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在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中,张鹏程获得授权两项,正在审核两项,准备申请“降低青少年近视笔套”等项目专利。

  张鹏程先后获得第八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河南省赛区特等奖、第八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并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河南省候选人等荣誉称号。

  14.陈帅先,男,23岁,河南禹州人,信阳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专业2014级1班学生

  家庭突发变故,经济困难。陈帅先毅然放弃助学金带领贫困学子共同创业,受到广大师生好评。他在学校餐厅承包一个窗口,凭借自创的“草本烩菜”使其事业蒸蒸日上,每月利润可达万元,他把这些钱全部用于帮助贫困同学。

  陈帅先先后参加上海东方卫视《诗书中华》、真人秀《萤火虫》等节目录制,并在江苏卫视《味道》节目中讲述创业经历和家乡历史。

  陈帅先拥有一个“电影梦”,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电影编剧。他先后众筹拍摄了微电影《假戏真做》《三生之冬》,并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环球影迷大会》,在武侠单元中荣获亚军。在学校,他先后获得信阳学院职业生涯规划及创业设计大赛创业设计类一等奖、“红色故事”演讲比赛一等奖,获首届实践教学活动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5.陈晚晴,女,23岁,河南永城人,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14级1班学生

  结缘留守儿童,点亮公益之灯。童年艰难的经历让陈晚晴学会在困境中坚强,驱使着她对留守儿童倾注无限的关爱。

  陈晚晴带领团队依托校园优势资源大胆创新支教形式,不断探索更完善、更优质、更长效的志愿服务方式。她创造性地将社工理念和所学的社会保障专业知识应用到志愿服务中,并以此理念为基础开展了“小树苗培养计划”“七彩盛夏,‘益’起‘童’行社工专项服务团”等支教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心理服务。

  陈晚晴先后获得河南省福兴儿童公益基金会优秀志愿者、新乡市文明学生等荣誉称号;其团队获得河南省福兴儿童公益基金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优秀志愿团队、新乡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称号。2018年7月,陈晚晴将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赴新疆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为边疆教育事业作贡献。

  16.周毅,男,23岁,湖南道县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2014级1班学生

  离开襁褓数十天,周毅的左眼已丧失功能,再无光感。他用一只眼睛打量着大千世界。

  周毅梦想成为一名纯粹的学者。他坚持阅读学术名著、史料原典、期刊论文,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4年来,他旁听学术前沿报告及学术会议共计87场,发表学术论文3篇。

  周毅参与志愿服务,回馈社会。他和朋友历时一年,走访开封市30余家养老机构,所写的《欠发达地区养老服务路在何方——以养老服务“开封样本”为对象的研究》,在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获河南省二等奖。

  作为师范生,他经常找机会提高专业技能,增强职业竞争力。他参加第五届全国高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大赛,获得全国讲课大赛二等奖;参加河南大学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比赛,以文科组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特等奖,随后又在省赛中获得一等奖。

  在校期间,周毅先后获得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创新大赛全国银奖、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创新大赛河南省金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第六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河南赛区亚军,多次获得河南大学奖学金、道兴奖学金,并获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周毅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保研资格,并被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17.柳勇,男,20岁,宁夏中卫人,洛阳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B150306班学生

  柳勇高中时期就热心志愿服务。2015年,他进入大学即申请加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近3年来,他共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千次,累计志愿服务850余小时,现担任洛阳理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主席。

  柳勇与青年志愿者一起前往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为他们送去温暖。牡丹花会节期间,他奔赴洛阳市各大博物馆,为游客讲解洛阳的深厚历史,让大家感受洛阳古都的魅力。他赶赴洛阳龙门高铁站开展志愿服务,为游客提供帮助。他在洛阳市九九老年公寓、洛阳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洛阳市龙门高铁站设立志愿者服务基地,并组织策划“公益彩虹跑”公益活动。

  柳勇带领志愿服务会员开展的家电义务维修志愿服务项目,先后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河南赛区选拔赛暨河南省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铜奖,2016年、2017年洛阳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获得2017年洛阳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他个人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志愿者、河南省大学生志愿者之星个人奖、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18.程兆东,男,22岁,河南巩义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学院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专业2015级2班学生

  程兆东生于贫寒农村家庭,父母东拼西借凑学费的无奈和辛酸,让他在心中立下“刻苦学习,改变命运”的誓言。

  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望,使程兆东如鹰隼般捕捉每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他加入学校CAD(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协会后经过锻炼,夯实了他的专业基础能力。

  大学二年级,程兆东因技术出众成为CAD协会竞赛小组组长,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成图技术与创新大赛。最终,他及其团队在全国专业技能大赛连续斩获了“八连冠”“九连冠”,他个人获得全能一等奖。此外,他还参与学校的工程制图课程建设,参与全国BIM技能培训教材的开发,拥有“组合充气式橡胶子堤”“地下通道入口挡水卷闸门”专利两项。程兆东共参加学校、全省、全国技能大赛10多次,用拼搏和付出诠释着CAD工匠精神。在校期间,程兆东先后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程兆东及其团队成立了开封市集慧图文设计有限公司,创业项目“BIM+水利工程协同开发”获得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扶持资金9万元,挺进河南省“豫创天下”大赛决赛。2017年,他带领团队参与了范县彭楼闸的BIM设计、郑州市贾鲁河道整治等工程,全年营业额突破6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0个。

  19.魏斐,男,27岁,河南平顶山人,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魏斐说,微信朋友圈经常出现的这句话,就是他的座右铭。

  魏斐学习成绩优异,综合成绩位于班级第一,先后荣获货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并获河南省优秀研究生干部、河南省三好学生、河南省文明学生、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河南社会实践“三下乡”先进个人、2017年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等荣誉称号。

  在科研方面,他及其团队先后研发了“新型便携式环保空调”“新型集成化驱动控制系统”“多元化智能柔性系统”等科技成果。此外,他还申报了8项国家实用型专利,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并参与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他先后获得第四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河南省金奖、第十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第三届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

  2017年5月,他作为“新能源汽车新型集成化驱动控制系统”项目带头人组建的创业团队,以省级创意组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全国决赛,最终夺得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

  20.郑州师范学院残疾人艺术团(代表人:牛超群 郑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本科生)

  为发现和培养残疾人艺术人才,给残疾大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证明自己的舞台,2009年9月,郑州师范学院残疾人艺术团成立了。目前,该艺术团体有100余名成员,这个团体以特殊教育学院聋人大学生为主。

  近年来,该艺术团演员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在各类演艺节目和大型赛事上屡创佳绩。2013年6月,该艺术团参加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节目,荣获周冠军;2013年8月,参加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艺术会演比赛,舞蹈《妙手生花》荣获金奖,舞蹈《龙·国·梦》荣获银奖;2014年10月,参加河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荣获优秀创作奖和表演一等奖;2014年11月,参加第五届中国舞蹈节、第九届“荷花奖”现代舞和当代舞比赛,荣获铜奖;2015年2月,参加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荣获一等奖;2015年4月,参加中央电视台《出彩中国人》节目,荣获年度出总冠军,并获“年度出彩之星”荣誉称号;2017年6月,参加第九届河南省残疾人文艺会演,荣获河南省一等奖;2017年8月,参加全国第九届残疾人文艺会演,舞蹈《黄河儿女》《追梦》双双获得一等奖。

  经过近10年的摸索,该艺术团通过义演方式聚焦社会目光,宣传党与国家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方针政策,呼吁社会各界对残疾人投入更多关爱,让残疾人拥有教育平等、就业平等的机会,使残疾人自立、自信、自强。

  (候选人事迹简介由本报记者聂楠整理)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