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依法保护严治理 留得青山与儿孙
从废弃矿山到户外乐园的嬗变
废弃矿山变公园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8 年3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废弃矿山变公园
本报记者 张 蕊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快,飞起来了,赶紧……”话音刚落,只听一阵咔嗒、咔嗒的快门声,摄影爱好者用镜头将最美丽的瞬间记录下来。

  这美好的一幕发生在位于马村区的白鹭湿地公园,美丽的风景吸引来许多摄影爱好者在此采风。谁曾想到,昔日的采煤塌陷地,成为如今的绿色生态湿地公园。

  这样的公园在我市还有不少。近年来,我市通过建设经济林、矿山主题公园等方式,使得原来破损的山体变成了漫山新绿,原来的沉陷区变成了生态园。已建成的龙翔矿山公园、黎明脚步公园、白鹭湿地公园、闫河公园、月山矿山公园等矿山地质公园,既为我市人民打造了一道南太行绿色屏障、又提供了多处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场所,矿山治理项目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融为一体。

  我市矿业开发已有100多年历史,在高峰期全市矿山企业数量曾达到500余家。经过多年来的开发利用,全市矿产资源已进入枯竭期,2008年我市被批准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之一。长期以来大规模的矿业开发活动,在为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自然生态环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作为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解决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居生活质量、美化焦作生态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按照“建设生态焦作、美丽焦作”的总体思路,我市以绿色发展为方向,以南太行山区生态环境治理为突破口,着力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企业负责、社会参与”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新机制,不断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秩序,全面推进全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我市具有山城相连的特点,因此在开展北山环境整治的同时,我市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将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同步进行。在原有废弃矿山的地址上,我市建设了一批公园,着力将北部山区打造成为一个青山相拥、绿水环绕、城在山中、山水与城市融合,集休闲、郊游、健身、娱乐、科普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功能矿山郊野公园。

  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4.73亿元,其中部、省的上级批复专项治理资金3.26亿元。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的同时,近年来我市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亿余元,完成了缝山公园、闫河公园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修武县、沁阳市累计引进社会资金近1亿元,率先在全市推进社会资金整治工矿废弃地工程,利用废弃矿区建设了占地330亩的果园、占地48亩的薰衣草休闲度假庄园。

  图为在原有沉陷区基础上建成的白鹭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王 剑 摄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