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李振国)今年年初以来,焦煤集团坚持抓基层基础,提升安全“双基”和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抓安全重点,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抓管理机制,提升安全管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支撑。
抓基层基础,提升安全“双基”和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将安全“双基”和质量标准建设作为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加大对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岗位履职、安全工作计划落实不到位、工程质量滑坡等各类问题的考核力度,重点落实正职对副职、副职对分管系统的考核,全面提升系统安全管控水平。在基础管理上,去年以来投入5.62亿元,完善各类安全基础设施,不断强化工程质量、系统达标。赵固一矿、赵固二矿顺利通过国家一级标准化矿井验收,九里山矿、古汉山矿、中马村矿通过了河南省预验收,矿井动态标准化、精细化水平明显提升。
抓安全重点,提升安全保障能力。针对安全生产实际,坚持“抓大系统、治大隐患、防大事故”,去年以来投入重大灾害治理资金4.26亿元,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提供坚实保障。在区域瓦斯治理方面,制订公司、矿井区域瓦斯规划并严格落实,定期对各矿井瓦斯治理工程进行验收考核,确保治理任务完成。同时,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探索应用千米钻机定向长钻孔施工和水力化增透措施研究,一批“治得住、治得省、治得快”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缩短了抽采达标时间。在防突管理方面,严把防突设计关,按照要求重新编制矿井、水平、采区专项防突设计;严把防突措施关,在逐头逐面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下发顶层采掘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并严格监督执行;严格抽采达标评判,确保评判结果真实可靠。在地测防治水方面,坚持超前探测和预测预报工作,落实先探后掘、先治后采,抓好精细化地质工作,提高地测防治水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抓管理机制,提升安全管控水平。创新实施了“4+1”安全管理运行机制,使安全管理精细化程度持续提升,夯实了安全生产的基础。一是对安全管理红线进行修订,结合实际增加安全管理重点,对触犯安全红线的行为和不落实安全管理重点的人员明确了处罚规定,为安全红线和安全管理重点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二是逐月梳理薄弱工序、薄弱地区、薄弱时段、薄弱人员等情况,制定针对性措施,做到全员、全过程排查并有效管控薄弱环节,降低了安全风险。三是健全完善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考核机制,加强班组长培训和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班组长兵头将尾的作用,确保现场安全生产。四是按照“上标准岗、干标准活”要求,对岗位作业过程进行梳理,形成模板,逐步推开,夯实安全根基。在此基础上,开展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活动,利用班前会对员工进行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用身边发生的真人真事教育身边的人,提升全员自保互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