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武汉的柯先生驾车行驶到一处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前时,看见一对母子准备过马路。柯先生把车停下让他们先过,小男孩走上斑马线后又转身对柯先生鞠躬致谢。柯先生也在车里对小男孩竖起大拇指。他说:“我感到心里暖暖的,感觉这个小男孩很懂事,他的母亲教育得好。”
(据澎湃新闻)
一桩时下很正常的机动车斑马线礼让行人的小事,却让驾车者和行人都收获感动,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笔者看来,那个小男孩的鞠躬致谢绝对真诚,他在斑马线上亲身感受驾驶员叔叔暖心的保护和礼让,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良好社会风尚的熏陶,牢记交通常识,像驾驶员叔叔那样文明驾驶,应该会成为伴随他一生的行为习惯。
斑马线被人们称为生命线,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不但是驾驶员文明素质的体现,更是法律的规定。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条规定,机动车经过人行横道斑马线时,应减速行驶礼让行人,否则将被扣3分、罚款100元。毋庸讳言,前些年,许多驾驶员对这项规定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也带来了严重后果。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通报显示,近3年来,全国斑马线上共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1.4万起,造成3898人死亡;据统计分析,机动车未按规定礼让行人导致的事故,占了事故总量的90%。
与机动车相比,行人在道路使用中属于弱者,中小学生又是弱者中的弱者,各地开展“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活动,中小学生受益匪浅。但在这项活动中,中小学生不仅是人身安全有了保障,更以斑马线为课堂,学会对生命的尊重,懂得“人让车、车让人”的重要性,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法治、友善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仅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整个社会当成一个大课堂,让青少年在过马路中提高文明素养、通过司法裁判树立行为规则、接受孝亲敬老教育懂得感恩……只有为青少年营造通过点滴生活细节获得正能量的好环境,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青少年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