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站区教育局:持续提升教育质量 精心打造教育品牌
陪伴教育:乡村学校育新苗
图说教育
沁阳市举办2018年 校园足球裁判员培训班
图片新闻
图说教育
教育监督台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3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陪伴教育:乡村学校育新苗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刘筱园在为学生辅导功课。 人教言 摄
 
   

  近日,笔者到武陟县大封镇驾部小学实地了解我市首批名校长培养工程的实施情况。作为名校长培养对象,该校校长刘筱园通过实施自己所倡导的陪伴教育,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使一所生源锐减的学校变成热门学校,实现了生源的大幅回流。今年春季,他又开启复制模式,努力尝试“以农村强校带农村弱校”的实践,有望走出一条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

  初心: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

  驾部小学坐落在武陟县城西南26公里处的驾部村,出校门就是黄河大堤,是我市最为偏远的农村小学之一。驾部村有8000多人,学校最辉煌的时候有1000多名学生就读。可是,随着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城市学校和农村私立学校,驾部小学和其他农村公办学校一样,一度面临生源锐减的问题。

  2011年暑期,刘筱园来到了只剩下300多名学生的驾部小学,当时还有七八十名学生准备转走。这个问题让他一下子感觉到学校生存的压力。他明白,学生家长宁愿选择背井离乡、宁愿舍近求远、宁愿不惜血本,都是对家门口学校的不满意。

  我国从1986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其目的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上起学,都能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然而,这么利好的国家教育政策在农村却受到了冷遇。农村公办学校日益衰落,往日热闹的农村也逐渐沉寂下来。一群空巢老人守候着留守儿童,美丽的乡村缺少勃勃生机。

  与其把这些孩子交给空巢老人“放养”,不如把他们带到学校“教养”。刘筱园起初最朴素的想法是创办一所寄宿制学校,给农村孩子一个温暖的家。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很多准备把孩子转走的家长抱着试试的心态选择了留下。他十分珍惜家长们给的这次机会,在学校的管理和办学质量上下功夫,到任不到一个月,便让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学期,那些原本要转走的学生非但没走,转走的学生还回流了100多人。

  陪伴:先做父母再做教师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就能造福一方百姓。面对大量生源的回流,刘筱园却在寄宿制学校管理中更为担忧。

  刘筱园深知,无论学校和老师多么努力,也不如父母的陪伴。于是,他决心用陪伴教育为“失陪”的教育补缺。他认为,只有像父母一样陪伴、提醒、欣赏、鼓舞孩子,孩子才能健康快乐成长。于是,他教导每一位老师和管理人员先做父母再做教师,全程在场、用心陪伴每一个孩子。

  教育即生长,课程即生活。陪伴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教育,是教育者的爱心、细心、慧心、恒心。他试图把陪伴教育运用到校园生活中的每一处,营造平等、民主、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在他的带领下,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陪伴教育全过程,开展了陪伴式德育、陪伴式教学、陪伴式管理、陪伴式社团活动四大主题行动,做到无缝对接、无死角管理、无一人例外。

  驾部小学推广陪伴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是“家校沟通公众号”。刘筱园以“驾部小学”为名创建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成为家长和社会了解学校的桥梁纽带,成为家校沟通最有效的方式,成为陪伴教育沟通交流的平台。目前,“驾部小学”公众号关注人数700余人,每天的文章阅读量均在400次以上。

  刘筱园每天都会把学校发生的事情推送到公众号里,让学生家长知晓;发现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他也会通过公众号给家长提供针对性的建议。比如,他发现学生拿着练习本当手纸,就写下《请为孩子准备一包卫生纸》等文章。学生家长无论是在天南海北,还是在田间地头,随时随地就可以关注孩子的成长情况。这一做法,成功解决了农村家庭教育不当或缺失的问题,有力地缓解了农村孩子成长中的不利影响。

  除了家长、学生,关注学校公众号还有不少兄弟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他们在文章中汲取灵感,不断改进自己的管理和教学方法。其中,大封镇赵庄小学的王海奎是近年来实践陪伴教育成效最显著的一位校长。前几年,赵庄小学只剩下70多名学生,王海奎经常向刘筱园请教,组织教师学习实践驾部小学的经验。在刘筱园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赵庄小学在校生人数已经超过250人,学校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复制:让更多农村孩子受益

  现在的驾部小学有800多名学生,刘筱园虽然不再为招生问题发愁了,却为大班额问题头疼。一方面,兄弟学校“吃不饱”面临生存危机;另一方面,他经常为拒收片外的学生而得罪人。甚至,一些校长还误解是刘筱园抢了他们的生源,这让他曾一度陷入迷茫中。

  2017年年底,焦作市启动并实施了首批名校长培养工程,刘筱园成为其中一员,这让他再次燃起教育的梦想。他决定尝试复制陪伴教育模式,让更多的农村学校和孩子从中受益。

  西唐郭村位于驾部小学东1公里处,一个4000多人的村子,小学却荒废了半年。2018年1月,在武陟县教育局局长孙小明的支持下,刘筱园选择把这所学校作为复制对象。他希望通过集团化办学,解决西唐郭村学生流失的问题。

  大班额带来的教师缺编问题已经让他焦头烂额,而集团化办学势必会让这个问题愈加严重。春季又不是招生入学的季节,在这个时候想恢复办学谈何容易?经过艰苦的努力,这所学校终于招来了5名一年级学生。

  开学了,即使只有5名学生,他依然带着驾部小学的升旗手、护旗手举行了庄严而简朴的升旗仪式,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学校上空。他深信,只有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重拾家长的信任,才能让更多的孩子重新回到家门口上学。他深知,如果能把陪伴教育这一模式复制到更多的乡村小学,为家庭并不富裕的农村孩子提供优质教育,既省去家长的奔波之苦,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又解决了低年级学生住校和大班额等带来的诸多问题。

  正如市名校长培养工程办公室主任张新有所说:“驾部小学西唐郭校区虽然只有5名学生,但它有望成为继‘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名带新’后,教育均衡发展的第四种形态——‘以农带农’样板校。以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带动农村薄弱学校发展新的模式,成为解决农村教育“最后一公里”的最佳路径。”

  这条路一定会充满坎坷艰辛,但刘筱园也坚信“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他愿意为乡村教育的振兴写好“奋进之笔”,贡献“出彩之作”,让陪伴教育在更多的乡村开出美丽的花儿。

  人教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