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在记者会上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主线。他强调,“三去一降一补”不是简单的“关停并转”,不能把传统产业都当成落后产业。
尹中卿的一席话,具有答疑解惑的作用,很及时也很有针对性。“三去一降一补”还是进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持续推进,在具体执行层面,我们应深刻理解“五大任务”的内涵,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尺度,真正提高供给质量,同时避免误伤一些传统产业。
产业链有高、中、低端,产业有传统和新兴之分,有一、二、三产业之分,还有夕阳、朝阳产业之分,如此才构成了完整的市场体系。无论哪种产业都曾经或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只不过,市场是个动态运转和升级更新的大系统,因此,新兴产业会逐步替代传统产业,成为市场最活跃的因素,产业更新迭代由此生生不息。应当看到,产业更新迭代是个漫长的过程,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区别也是相对的。传统产业曾经是过去的新兴产业,现在的新兴产业也必然成为将来的传统产业。这看上去是辩证法,实际上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常识。这个常识就是,整个市场充斥着落后产业肯定是不行的,但希望整个市场都是新兴产业,也是不现实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此形势下,落实“五大任务”其实有章可循,该去的去,该降的降,该补的补,政府给予政策引导,依靠市场解决市场沉疴。对于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我们不应心存怜悯,应该大力淘汰,同时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传统产业都是落后产业,如果不加区分地“关停并转”,让一些还有发展空间、还能优化提升和转型升级的传统产业“休克”退市,不仅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而且会导致工人失业,甚至制造金融风险,尤其是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没有培育出高端先进产业,市场体系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如果将传统产业一刀切,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当前,中国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期。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国新经济也走在了世界前列。让大数据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动力,加速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地方政府更好地完成“五大任务”提供了新手段。正如尹中卿所言:“没有落后产业,只有落后技术。”因此,对于传统产业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给那些还有发展空间的传统产业一个转型升级的机会,通过新技术手段以及完善产业政策激活市场机制,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
来稿邮箱:jzrb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