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外负担怎么减?未来教师如何培养?新高考改革怎么推进?在3月16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教育热点问题回应了社会关切。
消除“大班额” 坚定推进减负 强化幼教师资
对于一些城镇学校的“大班额”“超大班额”现象,陈宝生表示,2018年要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城镇“大班额”。
学生减负问题为社会广泛关注,陈宝生说,要从完善校内管理、治理培训机构、改进考评方式、规范老师教学和树立正确社会观念等各方面着手,坚定不移推进减负。要砍断教师和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的联系以及各类考试、考评、竞赛成绩和招生的联系。
针对幼儿保教人员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等问题,陈宝生表示,要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努力提高幼师、保教人员待遇。
他透露,教育部正在进行调研,会同有关部门抓紧起草学前教育法。
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
陈宝生介绍,一年多来,教育部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打了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200多位思政课专家到2500多所高校进行调研,随机听了3000多堂课。这3000多堂课得分都在80分以上,有些学校的思政课,像春运高铁票那样一票难求。
陈宝生介绍,2018年,教育部将通过出台思政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举办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果展示交流大会等,进一步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加快“双一流”建设 增强教育自信
加快“双一流”建设是否会造成资源过度集中,影响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
陈宝生表示,“双一流”建设是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不是固化的,而是开放、动态、持续激励的计划。这本身就为中西部高校打开了一扇发展的大门。与此同时,教育部实施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项目,出台了部省合建中西部高校方案,这些都是有利于中西部高校发展的。
在回应“中国100余所高校入围某亚洲大学排行榜”时,陈宝生说,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已经开始冲刺世界水平。
他表示,这些排名、评比,仅仅提供了一种观察和分析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可以按照相关角度寻找差距,但是在整体发展上我们要增强自信。
做好师范教育顶层设计
未来优秀教师从哪里来?
陈宝生介绍,教育部正在制订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过去的经验基础上对师范教育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确定培养目标、培养重点和政策措施。
陈宝生表示,要把现有师范院校办好,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在资源配置方面,向师范教育提供一定程度的倾斜。另外,允许和鼓励其他高校,特别是综合类大学兴办师范教育,发挥综合类大学的优势,为教师队伍建设开辟一条新的通道。
陈宝生说,要对师范类教学设立专业标准,同时加大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师德建设的力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师培养的全过程。
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
对于社会普遍关心的职业教育,陈宝生介绍了教育部的三大举措。第一,出台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以制造业为主,辐射若干行业、产业,培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标杆。同时,发布20个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把‘需’和‘求’紧密结合起来”。第二,搭建职业教育活动周、产教融合对话、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三大职业教育平台。第三,狠抓职业教育质量。
陈宝生说,职业教育的重心核心在质量,重点是要解决产教融合中的示范问题、协同创新问题、实训基地问题,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坚持质量导向问题导向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教育综合改革中居于龙头地位。
陈宝生介绍,2017年,上海、浙江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平稳落地,为其他省份的改革提供了经验。
陈宝生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个省、市去年启动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他们有效吸取了浙江和上海改革的成功经验,注意到了他们试点中新出现的一些问题。目前,教育部正在配合指导这四个省、市完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组织力量研究,破解面临的这些问题。”
“此外,从今年起还有17个省份要开启改革进程。对这些省份,我们正在进行评估。”陈宝生说,“我们的基本态度是实事求是、不凑数,时间服从质量,坚持质量导向、问题导向,确保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得成功。”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新闻链接
各地齐出招,向违规校外培训说“不”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记者赵琬微、胡浩)本应为学校教育有效补充,满足多元化需求的校外培训机构,却成了“校外增负”的主力军。近来,全国多地针对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有益探索。
北京严查“有偿补课”
北京市在2017年3月发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长效治理工作的意见》,严禁包括在职中小学教师校外有偿补课等在内的七类行为。
意见同时要求,建立教育、工商、公安、民政、城管、税务等部门校外有偿补课联合执法机制。对无证机构依法取缔,对非法广告和欺诈广告进行全面清理,对违法违规的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上海热门杯赛停办 出台“一标准两办法”
在上海,被众多学生和家长称为“四大杯赛”中的三项热门奥数比赛宣布停办或更名。上海市有关部门表示,将对培训机构上课和热门杯赛比赛场所等进行调查和监管,真正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从2018年1月1日起,上海市实施《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上海市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上海市非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等对校外培训机构加以规范。
上海出台的“一标准两办法”,明晰了相应的管理部门及职责,提出严禁举办小学生学科竞赛、严禁将竞赛成绩作为招生依据和参考、培训机构下课不得晚于20时30分等规定。
成都出台“三条禁令”清理教育违规竞赛
四川成都在2017年11月出台“三条禁令”清理教育违规竞赛活动,一是禁止举办、承办、协办未经政府部门批准的竞赛活动:二是禁止组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报名参加未经政府部门批准的竞赛活动;三是禁止组织或变相组织与义务教育阶段入学、转学、插班挂钩的竞赛活动。
此外,成都还出台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设置指导标准,明确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教育培训不得超出培训对象所处年龄阶段的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