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所说的“道”,指的是儒家之道,也称仁义之道、圣贤之道或先王之道。它是儒家的纲领和宗旨;是指治理社会的方向、道路和方法;是宏观大政方针。属于政治范畴和社会科学,而不是指“道理”。
韩愈在《原道》一文中,曾对儒家之道进行了精辟的解释。他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这就是说,按照仁和义的方向前进就是“道”,俗称“仁义之道”。这是中国五千年优秀民族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的精髓。韩愈在他的《争臣论》《赠李翊书》等许多文章中所讲的“道”,就是这种仁义之道,他是儒家所尊崇、遵循的纲领和宗旨。
儒家之道也称圣贤之道、先王之道、孔孟之道。韩愈在《原道》一文中对此进行了详细说明。他说:“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至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这就是说,儒家之道是由尧舜,经禹汤、文武周公这些先王,传给孔子孟轲的,故而又称先王之道、圣贤之道、孔孟之道。他不仅精辟地阐明了儒家之道的来源,而且明确告诉我们,韩愈所说的“道”,就是指儒家之道、先王之道。
2007年,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古文观止·鉴赏辞典》,在对韩愈《师说》译文中讲得更清楚,它把韩愈的“道”,译为“圣贤之道”。“圣贤”,指的是我国古代的尧、舜、禹、汤和文、武诸先王及周公和孔子、孟子等圣贤;“道”,即这些圣贤所尊崇推行宣扬的治国方针、路线和方法。内容是统治者要讲仁政,老百姓要讲仁义。
(作者系孟州市韩愈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