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新和)为积极推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我市今年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动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年内全部投入使用;同时2018年所有县(市)各建成1个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全市力争建成社区儿童之家110个以上。
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关乎民生,特别是关系到社会困难群体、儿童的生活和健康成长。为推动这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我市将继续推进儿童福利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服务体系建设,搭建服务平台,完善服务管理监测机制,将农村留守儿童全部纳入有效监护范围,将“明天计划”覆盖散居孤儿和试点县贫困家庭病残儿童。2018年所有县(市)将各建成1个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全市力争建成社区儿童之家110个以上。同时,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规范足额发放。在此基础上,我市将加强福彩公益金的筹集、使用、管理、监督,打造“阳光福彩”,并深入贯彻落实《慈善法》和《河南省政府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落实税收优惠等鼓励政策,依法开展慈善组织认定登记、公开募捐资格许可,加强和改进对慈善组织、慈善活动的监管。
为确保各项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扎扎实实落到实处,市民政局将建立健全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部门的协调作用,推动部门协同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创造条件,把适合市场承担的服务性、事务性事项交给市场,用“看不见的手”解决养老资源分配不均、养老服务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同时,大力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积极搭建平台,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参与民政事业发展提供支持,充分发挥他们在助力脱贫攻坚、发展慈善和公益事业、参与社区治理、承接政府委托事项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深化政务公开,依法规范民政行政权力运行。加快数字民政建设,按照“金民工程”的统一部署,强力推进“互联网+民政服务”,切实整合民政系统信息资源,创新政务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渠道,积极与市政府云平台对接,实现信息共享,为百姓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不断提高政务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