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产经观察丨市场卫士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多点发力 转换动能
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工作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市工商系统加强成品油和车用尿素质量监管工作
国家工商总局等27部门联合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 年3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点发力 转换动能
——焦作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前瞻性思考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孙国利

  焦作工业有多牛?

  龙蟒佰利联的钛白粉,雄踞亚洲第一;国人餐桌上的蒙牛奶制品,大部分出自焦作;亚洲第一的汽缸套,源自于焦作企业中原内配;全球氟化工的领头羊,就是咱焦作的多氟多……

  近年来,我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将工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作为产业转型的核心,调整存量、优化增量,转型步伐全面加快,转型成效整体显现。

  ——抢占制高点。我市将先进制造业作为增强产业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实施“443”产业提升行动,打造了千亿装备制造、超500亿食品工业、超300亿汽车及零部件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打造支撑点。我市积极培育大企业集团,强化扶持、深化合作,风神与意大利倍耐力整合、中内配牵手德国莱茵金属、佰利联并购四川龙蟒、多氟多并购河北红星,一批骨干企业快速壮大。

  ——增强驱动力。我市全面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实行科技创新券、贷款贴息等制度,设立科技银行,建成科技大市场,促进转型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培育了主力军。

  ——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强化了转型主体支撑。

  据市统计局消息,2017年,预计全市GDP是2012年的1.51倍,年均增长8.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5和0.2个百分点,人均居全省第四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2012年的1.64倍。

  项目建设,全面提速。2017年,我市集中开工项目471个,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55.3亿元、622.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43.5%、195.5%;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以上。总投资249亿元的十大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5.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5%。第九届“一赛一节”签约项目108个,总投资1290亿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企业集团培育,行稳致远。我市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努力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转型攻坚深入推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工程,龙蟒佰利联公司成为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工程后首家超100亿元的企业,江河纸业、金山化工公司跨入50亿元企业行列。

  创新活力增强,支撑力日渐增强。我市在全省首家设立改革创新奖、企业创新发展奖,拿出3800万元奖励扶持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2032人,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我市设立科技银行,建成科技大市场,对新建国家级、省级重点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以及获得科技奖项、发明专利的给予奖励。2017年,我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家,省创新龙头企业新增数量和总数均居全省第三位。

  省委、省政府对我市提出了突出转型发展的要求。新常态下,焦作工业经济走到一个矛盾交织、困难叠加、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阶段。

  新常态是困难期,也是机遇期、分化期,关键看是否对大势把握得准、思路理得清、转型谋划得好、动力转化得快。实事求是地说,素有“煤城”之称的焦作,受制于自身的产业结构,多是原材料型、高能耗产业。如此产业结构,面对着诸如资源枯竭、环境倒逼等诸多发展难题,如不转型,则发展难以为继。由此可见,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

  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市必须准确研判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善于把握大势,抢抓机遇、顺势而为。

  从全球范围看,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持续减弱,我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从全国发展看,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和条件没有变。从全省发展看,近五年来经济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三区一群”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支撑全省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从区域发展看,我市作为中原城市群和豫晋交界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郑州大都市区4个次级中心之一、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拓展区,尤其是郑焦融合、豫北区域协同发展等战略的推进,支撑我市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从我市发展看,随着“四城联创”的推进,“1020工程”“双十工程”的实施以及一大批重大项目的陆续投产见效,广大干部群众思转型谋发展、做示范求跨越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特别是随着南水北调渠绿化带征迁、大沙河生态治理、新河商务区、中原路及东海大道等项目的实施,8万亩左右的土地资源将得到释放,我们的“土地银行”将更加充盈,支撑焦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持续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转型、增长动能转换,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尽管近年来受经济大环境和资源枯竭影响,焦作工业经济总体下行压力较大,但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发展基础依然较为坚实:工业对GDP和税收贡献大、知名企业数量较多、产业门类较全、经济外向度相对较高。尤其值得欣慰的是,全市活跃着一支脚踏实地的企业家队伍和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这是焦作工业强市战略的实践者和主力军。

  立足对当前形势的科学研判,把工业发展现存的优势转化为推动工业强市战略的良好态势,焦作正多点发力。

  发力点之一——现代产业体系。做优做强实体经济,加快32家规模以上国有企业发展;推动隆丰皮草、云台山等企业上市挂牌;加快制造业创新,加快高精尖产品研发;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力推进科技创新。以打造科技综合体为核心,以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为龙头,以科技大市场、总部新城为载体,建设焦作智谷产业园。加快发展现代金融。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在焦作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实现上市挂牌企业向数量型和质量型并举转变。培育人力资源优势。完善“1+6”引进培育人才(团队)政策,突出高、精、尖、缺人才引进,重视本科学历人才引进。

  发力点之二——产业升级。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抓好三次产业转型升级,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贡献焦作智慧。抓好工业转型。深入推进“1020工程”,推动龙蟒佰利联、风神、中内配、蒙牛等核心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培育名企、名品、名家。

  发力点之三——项目建设。抓谋划。密切关注呼南高铁豫西通道、焦济洛城铁、新焦联络线等项目及站点设置;谋划南太行旅游轨道交通项目。抓引进。利用好招商平台,引进一个主导产品,配套一批企业,建成一个园区,打造一个百亿或千亿级产业集群;创新招商方式。抓推进。紧盯“双十项目”、豫商大会及“一赛一节”签约项目和省、市重点项目的开工率及资金到位率,力争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改革是活力之源,加快结构调整要向改革要活力。做好调优存量、做强增量两篇大文章,焦作将实施“工业转型升级800行动计划”,推动工业十大产业提质发展,推动产品由“粗”向“精”、产业由“散”向“聚”转变。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我市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步子会越来越快,通过3~5年的努力,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焦作新的支柱产业。

  企业不少,但龙头企业不多是焦作工业的短板,向规模要实力,焦作将支持“双50”企业加快发展,在每个产业重点扶持1~2家骨干企业,帮助它们开拓市场、整合资源;支持部分拥有核心技术和完整产业链的龙头骨干企业组建企业集团。

  近年来,环境问题成为焦作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焦作要发展,必须向绿色要持续力。着力发展总部经济、“互联网+”、金融产业等城市经济,实现腾笼换鸟,焦作正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新路。

  借力聚势,焦作站在了工业强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