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时代 新气象 新征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金融动起来 经济活起来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8 年3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动起来 经济活起来
——焦作金融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2017年12月4日,市委书记王小平(右)在郑州市与中国旅游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学武(左)一行座谈。
  吕行哲 摄
  2017年9月17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右)与省金融办主任孙新雷(左)就深化金融合作进行座谈交流。
  王风岐 摄
  2017年12月5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明德(右二)、副市长汪习武(左一)出席焦作中旅银行郑州分行开业新闻发布会。
  王 林 摄
  2017年3月3日上午,焦作市人民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焦作迎宾馆举行。市领导王小平、徐衣显、杨青玖、乔学达、魏超杰、汪习武,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傅小东等出席签约仪式并鉴签。 本报记者 刘 璐 摄
 
   

  本报记者 翟 艳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

  2017年以来,我市围绕实施“三大战略”、建设“四个焦作”、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的奋斗目标,重点工作推进超出了预期。在这个过程中,我市围绕目标,加速金融布局,让金融业“动”起来,为全市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注入了大量的资金,为焦作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加速度。

  回眸2017年,我市金融工作成绩斐然。

  ——实施“引金工程”,以政策为导向加速推动各类金融资源在我市集聚。

  ——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向“双十”工程及大集团、大企业培育工程等释放。

  ——加快资本市场发展,上市公司、新三板、四板企业数量全面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着力打造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力争使其成为一个桥梁、一个纽带,成为焦作的“金融之家”。

  ——优化金融生态,在稳定经济上下重拳。严厉打击各类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017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实现71.1亿元,同比增长7.8%,高于GDP增速0.4个百分点。金融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8.8%,对第三产业贡献率达7.7%;占GDP的比重为3%,较2016年年底提高0.1个百分点。2017年,金融业实现税收(全口径)14.85亿元,占全市税收的比重为9.94%。全市新增各类融资291.16亿元(其中,直接融资153.26亿元,间接融资137.9亿元),完成市定目标任务250亿元的116.5%。

  对于这个成绩的取得,副市长汪习武表示,经济、金融共生共存,金融支撑有力量,经济发展有动力。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快速,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只有解放思想,密切与银证保等机构的联系,创新金融服务方式,运用更多的金融工具,才能高质量服务焦作经济转型发展。

  强化渠道拓展

  在资金开源上做文章

  整合金融资源,多渠道引“活水”。围绕这个目标,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向推动各类金融资源在焦作集聚发力。

  一是推进“引金入焦”工程。2017年以来,先后引进建信人寿、信诚人寿、广州证券、民生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银国际证券等机构,中原农险试运营。截至目前,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18家,保险业机构达到43家,证券经营机构达到17家。全市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壮大,金融供给能力有效提升。

  二是成立城市发展投资基金。与国开证券首次合作,成立了我市首只城市发展投资基金——焦作国证城市发展投资基金,首期募集资金20亿元,最终基金总规模将不低于100亿元,将为我市城市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鼓励金融机构网点下沉。2017年以来,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速网点布局,努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其中,中原银行新开业6家支行,邮储银行新增6个农村信贷营业部,农村信贷营业部达到了8个。焦作农信社2017年新增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95个,极大地扩展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范围,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与便利性。

  四是地方金融机构快速成长。焦作中旅银行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7年年底,资产总额682亿元,存款余额406亿元,以全年纳税6.2亿元成为我市第一纳税大户,并于2017年12月5日在郑州开设分行,这标志着该行在打造区域性商业银行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五是加快发展直接融资。积极推动企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汪习武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40余家企业调研,筛选各层次后备企业,协调解决影响上市挂牌的实际问题。同时,以“做活金融市场”的发展理念,稳妥推进新型融资工作。通过股权融资、股权定增融资、股权质押融资等方式,帮助7家挂牌企业融资1亿多元。推动国有投融资主体改革转型,积极发展投资、基金、债券、租赁、信托等新业务,其中2017年市投资集团发债19.9亿元,与国银租赁合作融资7.9亿元,在融资租赁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目前,我市的金融业规模不断壮大,融资总量稳步增长。

  银行业方面。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800.9亿元,较2017年年初增加151.7亿元,增幅9.2%,同比增长9.2%。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31.1亿元,较2017年年初增长137.9亿元,增幅12.6%,居全省第7位。

  资本市场方面。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市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53.26亿元,完成省定任务130亿元的117.9%。另外,龙蟒佰利联2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获批;新开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拟17亿元收购美国生命科学公司。直接融资不仅打通了资金瓶颈,而且搅动了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一池春水。目前,我市上市公司、新三板、四板企业数量全面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保险业方面。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市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79.46亿元,同比增长17.79%,居全省第10位。保险业为我市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达4164.91亿元。

  聚力政策协同

  在资金释放上有重点

  乘势而上,善谋善为。

  做好焦作市转型升级的金融服务,必须找准着力点,把握主攻点,引导更多“金融之水”流向重点领域。

  2017年以来,我市不断提升融资能力,创新金融服务,支持重点领域转型发展,促进薄弱环节补短板。

  一是支持实体经济成效明显。充分利用传统信贷主渠道,围绕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重大工程,突出“三区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工业转型、全域旅游等重点领域,鼓励银行业机构大力支持重大项目、重要工程、重点企业,多渠道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2017年,我市成功与国开行河南省分行、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人保财险河南省分公司等省级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5年将为我市提供总计约1100亿元融资金融服务和风险保障支持,涉及城市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等多个领域。

  2017年,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共计融资约88亿元,特别是城区棚改项目,一次性从国开行获批专项贷款72亿元,为焦作市近10年来最大的单笔贷款业务,惠及3个区、12个城中村、1.8万多户,开启了焦作“大棚改”的新局面。省开行与国开证券在焦作棚改项目上的业务协同和融资创新被称为“焦作模式”。

  二是服务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推进产品创新、服务创新,2017年,全市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30.8亿元,增长19.31%。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增速均居全省第5位。

  三是促进金融与科技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建立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专业化经营机构,推进金融与科技跨界合作、深度融合。2017年,累计为22家企业发放科技贷款8040万元。

  四是服务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通过深化政银企合作,建立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机制,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发放扶贫贷款近10亿元,其中对994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66亿元,金融扶贫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有力地促进了贫困户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同时,我市两类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的经济发展大局,服务小微企业,服务三农。截至目前,我市8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在保企业309户,在保余额15.37亿元;13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019笔、111.19亿元,上缴税收3554万元。

  致力创新驱动

  在服务方式上求突破

  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和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双重压力,我市金融业怎样才能逆势而上?唯有改革创新!

  一是农信社改革稳步推进。全力推进城区农信社(一行三社)改制组建市级农商行工作,在科学测算、反复沟通、考虑各方利益并与省银监部门汇报沟通的基础上,设计了化解历史包袱和股改同步实施的一揽子配套改革方案,确保了组建工作顺利实施。目前,6家县级农信社已改制成功3家(修武、孟州、武陟),2017年有改制任务的3家县级农信社,博爱、沁阳2家联社已获批筹建,正在准备开业工作,温县联社筹建材料已报省银监局,即将批筹。城区“一行三社”合并组建焦作农商银行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筹建材料已报省银监局。

  二是开设“金融大讲堂”。懂金融、会金融的人才队伍是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2017年以来,我市成功举办了10期“金融大讲堂”活动,先后有2000余人接受了培训,极大提升了政府各级部门和金融从业人员运用金融服务焦作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是探索银企合作新模式。随着互联网、大数据运用等技术手段的发展,“科技+金融”正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方式。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指导下,我市成立了焦作市智慧金融服务公司,实现“政金企服”四方合作且有机结合,用市场化、专业化的运作来帮助银行、企业对接。金服公司结合金融服务业特点,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IT技术,打造“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中介服务商”紧密对接的智慧金融服务平台(GFES),解决投融资信息不对称、企业信用能力不足、银行贷款意愿不强、社会信用环境不完善、失信惩戒手段不得力等问题。

  优化金融生态

  在稳定经济上出重拳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增强本地区金融业的竞争力,更好发挥金融的核心作用,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

  金融安全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目标。

  一是营造“诚信为本”的社会氛围。通过媒体对能及时归还贷款的诚信企业和个人进行大力宣传,对恶意逃废债务的典型企业进行集中曝光,明确导向,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理念,在全市形成了政府、企业与银行共荣共赢的局面。

  二是强化金融风险管控。围绕金融风险管控和社会信用体系,开展了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专项活动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领域的风险监测和预警,对银行变相提高融资成本、随意抽贷、压贷,企业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全面推进银行业债权人委员会制度,14家金融机构与93家企业签订了协议,涉及贷款余额258亿元。

  三是加大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焦作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焦作”“焦作金融网”等网站功能,整合检察、法院、公安、工商、税务、社保、金融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形成互联共享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立科学规范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完善信用奖罚机制,着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四是高度重视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着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新立案件数、未兑付资金数、涉及集资人数均大幅下降;全市各类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债务违约风险、市场乱象风险得到有效防控,维护了金融市场秩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2018年,焦作金融业必将创造出新的辉煌。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