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3月24日是第二十三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开展终结结核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昨日,记者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我市结核病的年治愈率近年来始终保持在90%以上。今年,我市将探索结核病按病种付费工作,有效减轻患者的医药负担。
2017年,我市发现并治疗管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046例,成功治疗率在90%以上。与全国一样,当前我市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和防治能力还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防治工作的需要。受发病人数多,流动人口结核病发现和治疗管理难度大,公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认知度不高、防范意识普遍不强等因素影响,结核病疫情近年来下降缓慢;尤其是耐药结核病疫情形势日益严峻,使结核病防治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为进一步减少结核病危害,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今年我国启动了2035年终结结核病行动。结合我市实际,去年11月份,市政府发布了《焦作市“十三五”结核病防治规划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肺结核发病和死亡人数进一步减少,全市肺结核发病率下降到58/10万以下,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达到50%以上。
就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市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科科长牛政说,要了解结核病的危害和传染方式。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很容易发生传播。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排除。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人、尘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日常生活中,勤洗手、多通风、强身健体是预防结核病的关键。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要接种卡介苗,使机体产生免疫力,减少结核病的发生。人员密集场所,要经常开窗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条件允许的可定期用紫外线进行杀菌。
牛政提醒市民,有连续咳嗽、咳痰两周以上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应尽早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进行检查,这是预防肺结核传播的最重要措施。肺结核治疗全程需要6个月至8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为18个月至24个月。患了结核病,如果到正规的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规范治疗,绝大部分患者都可以治愈。国家为肺结核病患者免费提供抗结核病药品和主要的检查服务。
今年,我市将重点关注学校结核病的防控工作。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人口密度大,学生间相互接触密切,而且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极容易感染和传播结核病。市疾控中心提醒各学校和学生,如果发现有连续咳嗽、咳痰两周及以上或者痰中带血的同学,应及时提醒其就诊检查。一旦学生或教职工患了肺结核病,要住院或在家中隔离治疗,待传染性消失后,凭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证明才能复学、上岗。学校应通过上健康教育课、举办讲座、播放影像制品等形式,增强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同时,积极改善教室、宿舍的环境卫生状况,做好晨午检工作,有效预防结核病,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据介绍,今年我市将全面推进县级结核病标准化门诊建设,启动探索结核病按病种付费工作,强化结核病患者发现报告、诊断治疗和随访服务等全环节管理,全面提升结核病防治工作能力,提高全民健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