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20多年来,众多肝病患者在她的治疗下恢复了健康;为了方便患者联系她,家里的电话号码20多年始终未变;从医20多年来,她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精心为患者制订最佳治疗方案,不让患者多花一分钱。她,就是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三科主任张淑娥。
一次抢救
患者感激不尽
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76岁的王老太被家人紧急送到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三科。“我妈出现昏迷症状,精神方面也出现了异常,抓起地上的东西就放到嘴里咬。”见到正在值班的张淑娥,王老太的家人忍不住掉了泪。
时间就是生命。张淑娥马上带领医护人员为患者检查,同时给予紧急抢救措施。经过检查,王老太是因肝硬化引起了肝昏迷,伴随肝腹水、消化道出血,情况十分紧急。经过数小时的抢救,患者终于恢复了意识。随后,张淑娥又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用药,3天后,患者的精神紊乱症状消失。“张主任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她帮我捡回来一条命,我真不知该咋感谢她。”王老太激动地说。
张淑娥从事传染病诊疗工作20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重症肝炎、肝硬化并腹水、肝昏迷等疾病的诊治具有较高水平;曾进修于北京佑安医院,并多次参加由上级部门举办的肝病及其他传染病培训班。近年来,她在国家级、省级医疗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市科研成果奖2项。
一个号码
20多年未改变
贴心,是患者对张淑娥的评价。“张主任给我治病好多年了,她对我的病情最了解,水平也高,找她看病我放心。”一位患者说。
20多年前,张淑娥从新乡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毕业。从业的第一天,她就立下了当患者贴心人的誓言。这些年,她把医院当成家,除了工作时间,大部分业余时间都在充电学习、研究病例、制订治疗方案。
上世纪90年代初,固定电话刚刚兴起。为了能在下班时方便和患者沟通,她拿出攒了很长时间的积蓄,在家里装了一部座机,并把电话号码留给来找她看病的患者,方便他们咨询。
这部座机,成了张淑娥和患者沟通的纽带。如今,手机已经完全普及,张淑娥家里也重新进行了装修,但这部座机始终保留。
“肝病是慢性病,很多患者找我看了几十年的病,我的手机号他们可能记不清楚,但是家里的电话号码他们都记得,这电话不能拆,号码也不能变。”张淑娥说。
这部座机,传递的是张淑娥对患者的情谊,体现的是一名医生的贴心和责任。
一套方案
讲述一段医患情
从事临床工作20多年,张淑娥深知疾病对患者的伤害有多大。“患者不仅要忍受疾病的折磨,还要承受经济上的压力,有些患者为了看病甚至花光一辈子的积蓄,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是难以想象的。”她说。
让患者摆脱疾病的折磨,少受点苦、少花点钱,成了张淑娥时常思考的问题。因此,她始终要求自己,要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为患者制订最精准、最省钱的治疗方案。
今年50多岁的刘先生患有丙肝肝硬化,并伴随肝腹水、严重贫血及糖尿病等病症。患病以来,他去过很多医院治疗,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债台高筑。前段时间,他因严重肝腹水、腹腔感染在我市某医院治疗,治疗近一个月病情仍未见好转,医生建议他转到省级医院治疗。
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了市第三人民医院。张淑娥根据刘先生的病情给予护肝、促进肝细胞修复、利尿、抗感染、营养支持和预防并发症等治疗。一周后,刘先生的病情明显减轻,因肝腹水而高高隆起的腹部也慢慢变小了。
通过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生管理平台记者注意到,刘先生此次在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半个多月,产生了6000多元的医疗费用,除去医保报销部分,他只需要花费1000多元。刘先生感慨地说:“这些年为了治病,我也算不清花了多少钱,这以后就知道了,看肝病,就找张主任,不仅治疗效果好,花钱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