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与滔滔黄河之间的怀川大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商代府城遗址、汉代山阳城遗址见证了她的古老与久远。山阳区马作汉墓群出土的汉代七层连阁陶仓楼,是中国最早最高的城市楼宇模型。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明,孕育了灿若星河的伟人大家:军事家司马懿,文学家韩愈,诗人李商隐,音乐家朱载堉,教育家许衡,太极宗师陈王廷,抗战巾帼太行八英,抗印英雄王忠殿,当代油画家靳尚谊……均诞生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大地上。
这里曾经是武王伐纣、挥师牧野、进军朝歌,修兵练武、操演战马的休整地,留下诸如修武、演马、待王、恩村等村庄;这里曾经是东汉的政治副中心,汉献帝刘协居住的山阳城古韵犹存;这里曾经是隋唐的军事主战场之一,李世民率领的唐军和王世充的农民军在这里展开了激烈争夺;这里曾经是魏晋竹林七贤放浪形骸、酣饮赋诗、抚琴箫吟、高谈阔论的隐居地,留下刘伶醒酒台、嵇康淬剑池、孙登长啸台、王烈泉等中国历史独特贤哲群体文人遗迹;这里更是唐太宗李世民册封医师“药王”孙思邈悬壶济世、誉满杏林、拯救民生的主要行医地。
太行山东南麓的云台山刀削斧劈,大开大阖,一道清泉从中飞泻而出,途经一座古庙,这座古庙就是纪念孙思邈的“药王庙”。江河昼夜流,星辰日月新,岁月沧桑,铅华洗尽,药王庙历久弥坚,昭示了药王孙思邈的千秋功德。
走出焦作市区,经牛庄大花坛沿焦辉路东行5公里,即到坐落在山阳区李贵作村北、焦辉路南的“药王庙”。庙宇坐北朝南,三间古朴典雅的庙门上悬挂着“药王庙”匾额,大门两侧挂着一副黑底黄字的对联:“进庙门入仙境精神丰盈紫气绕,参药王朝圣真魂魄安稳祥云照”。跨入高高的门槛,进入庙宇前庭,透灵碑、千头柏、药王大殿由低到高、错落有致,浩然醒目。碑、柏、殿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也是药王庙最古老最有历史价值的三件镇庙之宝,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对象。
透灵碑一米多高,上半部凿方孔,下半部凿圆孔,方孔、圆孔通透,寓意着“天圆地方,规矩方圆”。两孔中间雕刻的花纹被岁月侵蚀得模糊不清了,花纹轮廓像是一个身穿铠甲、手持利器的武将军,赤脚站在莲花台上。人生于天地之间,象征品德高尚、虚怀若谷的谦谦君子。人物两边是花卉图案,人物神采飞扬,飘带动感十足。透灵碑内容雕刻精细,整体显现和合气象。碑面形成天、地、人三才的景象,暗示通灵吉祥,国泰民安。人物具有儒家学士风度,佛家的凝重赤诚,道家的玄真妙应,是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综合体。有对联称赞透灵碑“一石无言,显五行八卦万物祥瑞气象;两孔有灵,融天地阴阳乾坤和谐情结”。1300多年的风吹雨淋、战火洗礼,沧桑古朴的透灵碑由青变白,皲裂崩缝,缺角少棱,残缺不全,面目全非。为了保护国宝,文物部门用玻璃将透灵碑罩了起来,游人只得透过玻璃感触它、感悟它的博大精深和文化内涵。
透灵碑后面是独木成林的千年“千头柏”。千头柏为普通侧柏,树干仅一米高,三人合抱不住,树干上杈出数枝分枝昂扬向上,故称“千头柏”。相传孙思邈在此居住行医时亲手种植此树,如果传说属实,那么千头柏距今已有1300年的树龄了。千头柏树周围落下的柏籽,已长出数棵碗口粗的柏树,青枝绿叶,郁郁葱葱,怀抱母柏,如同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世世代代,亘古相依,不离不弃。只可惜千头柏只有一头长着枝叶,其他枝头都已枯死。树干上悬挂着焦作市园林局和山阳区政府制作的“古树名木”保护牌,编号JG02-0006,足以证明保护她的重要性、紧迫性。更需要树木专家来为她号脉把症,让千年古柏枯木逢春,重见天日。
药王殿坐落在千头柏后面的高台之上,为单檐歇山顶木质结构,进深三间,雕龙画栋,飞檐斗拱,精美绝伦,完整保留了宋代古建筑艺术风格。前后檐采用了木制单昂斗拱,柱头随椽斗拱;灰瓦顶面,五脊六兽,正脊两端有奇特正吻,中有方鼎,上有葫芦宝瓶。室内梁、檩、椽构造巧妙,举折平缓,曲线优美。据专家考证,药王殿是全省少见未经更改的大殿木构架,虽经明清维修,整体保持了宋代的建筑风格,具有重要的文物研究价值。故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药王殿门两侧悬挂着斑驳脱落的对联“道合古今隐圣显凡龙虎伏,德配天地仙风道骨鬼神钦”,昭示着药王孙思邈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能降龙伏虎、惊鬼泣神。民间确有孙思邈治好泾河龙王哮喘病的传说,龙王为了感恩孙思邈,普降甘霖,五谷丰登,拯救万灵;还传说孙思邈首创“虎撑”,治愈山林虎疾,虎有灵性,不复害人,感恩药王,守护杏林,充当药王座骑。
药王大殿内供奉着孙思邈初来山阳行医时的塑像,只见他天庭饱满,器宇轩昂,胡须飞扬,英姿风发。一些善男信女在药王塑像前虔诚上贡烧香,顶礼膜拜,五体投地,磕头作揖,祈求平安健康。塑像后墙顶端悬挂着匾额“妙应真人”。妙应真人是孙思邈的别称,孙思邈又称孙真人。孙思邈不仅是一位德艺双馨的神中医,还是一位道行超然的修道士,很多道教观里都有“药王殿”,供奉药王孙思邈。故而,药王庙也是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接待我们的是居住药王庙20多年的河南省道教协会副会长、焦作市道教协会会长贺宗定。贺道长已逾古稀之年,身着道袍,腿缠绑带,头盘发髻,花白胡须,美髯飘逸,俨然是一位德高望重、仙风道骨的活神仙。贺道长在民间筹集善款300万元,为药王庙的修缮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
药王大殿后面,为近年修葺的玉皇大殿、观音大殿、八卦台,和庙门、透灵碑、千头柏、药王大殿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药王庙成为一座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活动场所。八卦台为砖铺地,系贺道长在民间搜集的明清古砖;周围青石栏杆望板上,雕刻着上百种中草药的花纹图案。药王庙内空地上,种植着板蓝根、辛夷、金银花、菊花等中草药和杜仲树、茱萸树、杏树等树。百药繁茂,品类有序,桃李满园,誉满杏林,药王庙渐已成为人们养生、治病、旅游、观光的乐园。
据史料记载,汉代李贵作村建有庙宇,年久损毁。隋文帝年间,在其遗址上建天仙庙。唐高祖武德二年,孙思邈从家乡陕西耀县到此行医,在天仙庙后结草为庐,挖井取水,种植千头柏,炮制草药,治病救人,往返于太行与王屋山之间。迄今云台山茱萸峰,仍保存有孙思邈采药炼丹的“药王洞”,药王洞中碑刻有“大金国东南路怀州修武县七贤乡西冯营村修孙真人石像记”文字。
孙思邈在行医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医学经验,研究搜集了先唐以来的医药典籍和众多的民间药方,在天仙庙完成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籍初稿。药王庙唐碑刻“昭惠王灵感记”记载,孙思邈自32岁始,长期居住在天仙庙,长达26年。唐代昭惠王李建臣,常往返于太原至封地楚境内,经常路过此庙,昭惠王就把天仙庙作为行宫,经常和孙思邈攀谈交往,感情深厚。在孙思邈隐居之后,昭惠王怀着对孙思邈的思念和仰慕之情,就把天仙庙作为正式行宫,以孙思邈草庐为中心实施扩建。扩修了庙宇,加固了药王井,把孙思邈种的药草园扩建为行宫花园。由于孙思邈在朝野的影响和他为皇室诊病的功绩,唐贞观年间,朝廷在庙内立下了象征国泰民安的“地天泰碑”即“透灵碑”,以示对孙思邈的崇敬和对时政安稳的见证。孙思邈的“药王”也是在天仙庙被昭惠王戏封,后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
药王庙碑记,宋神宗熙宁二年,由于道教影响颇大,孙思邈在民间威望极高,宋代统治者与道教攀亲论祖,把昭惠王行宫正式改为“药王庙”,受到了朝廷的敕建,即现在的“药王大殿”。香火鼎盛,孙思邈被追封为“妙应真人”。明代万历年间官府督办重修药王庙;清顺治、嘉庆年间分别进行了大规模修缮,道光年间两次大修药王庙,庙观又有所扩大,占地300余亩。
药王庙几度兴衰,几度辉煌。殿宇雄伟庄严,规模宏大,是孙思邈封王之地,被誉为“药王祖庭”。抗战时期,药王庙作为八路军军备仓库,多次受到日军飞机轰炸,唐、宋、元、明、清历代古建筑群均遭严重破坏,“文革”期间又受到了严重摧残,仅剩较完整的药王殿。1990年河南省政府拨款,维修了药王大殿,保留了早期古建筑风格,宋元遗风不减。2000年升格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定名为河南省“药王孙思邈国际中医药文化苑”景区。2013年批准成为“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单位;同年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河南省文化厅定名为“河南省特色文化基地”建设单位。药王庙一举成为河南省重点宫观,受到了中国道教协会的认可,充分向国内游客展示了药王庙深厚的古建筑文化、道教殿堂文化、雕塑文化、造像文化、中医药文化、烙画文化、楹联文化和园林生态文化。
药王庙东北角,一座玻璃门窗、钢筋水泥机构的现代建筑楼房,这里是传承药王医德医术的重要场所,上面悬挂着“创新焦作‘药王杯’特色疗法选拔赛报名处”,焦作市科技局与山阳区政府,依托药王庙这个平台,面向全国举办创新焦作首届“药王杯”特色疗法选拔赛。旨在通过此项活动,把具有真才实学和特色绝技的中医药人才选拔出来。打破体制、身份、学历等种种限制,以医疗成效论英雄。通过过五关,即个人申报关、专家评审关、专家答辩关、实地考察关、公示实操关,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统一平台上,让有实际本事的中医人才脱颖而出,得到专家的认可、患者的认可、社会的认可。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科技助推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这也是落实焦作市委、市政府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的重大举措,是落实山水焦作、美丽焦作、健康焦作、养生焦作的战略规划。
据负责报名的贾小双医师讲,经过三个月的多媒体宣传,全国各地身怀绝技的中医药名师前来报名的络绎不绝,报名人数已有2000多人。其中四川广元赵永建中医师,跋山涉水、千里迢迢,两次来到药王庙,为附近群众义诊。药王杯大赛的发起人、焦作市科技局局长杜安禄连连称道:“高手在民间啊!首次药王杯大赛定会取得预期效果。”
一根银针治百病,三包草药除万疾。中国中医是华夏三大国粹之一,享誉海外。中华五千年文明,为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传承、弘扬、光大。当今世界,一日千里,日新月异,更需要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有机地结合起来,转换成更优秀的成果造福人类。创新焦作首届“药王杯”特色疗法选拔赛的举办,正是落实国人“文化自信”的具体行动。
今年的金秋九月,全国各地的中医界高手将云集药王庙,大显身手,一展风采,脱颖而出。焦作将利用这些宝贵的中医资源,依托药王庙平台,弘扬中医药国粹,打造全国一流的“药王小镇”,使“汉唐重镇,司马故里,韩愈故乡,山水焦作,太极焦作”再添一张“药王小镇”靓丽名片!使焦作因此而名扬全国,走向世界。
斯人已逝,庙宇尚存;功盖千秋,名扬万代。药王孙思邈在天有灵,定会无比欣慰。1300年来,他的后人把他留下的《千金药方》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造福华夏子孙,惠及世界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