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树勋
始终坚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把财力优先向民生领域倾斜,去年民生财政支出8.1亿元,占总支出的76%;中招省级示范性高中硬上线和高考上线人数实现“四连增”;就业创业人数创新高;李万街道成为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创建美好乡村示范村6个、达标村10个……
勇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加快和谐示范区建设,示范区把民生改善作为终极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7年继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办好民生实事,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保、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难题,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教育强区强力推进
去年,示范区韩公教育园区一期工程建成投用,中心幼儿园、实验学校开始招生,运行良好。该区教育基建投入资金5855万元,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助推了张庄中学中招升学率的进一步提升,使其成为我市城区教育教学质量最好、升学率最高的初中之一。中招省级示范性高中硬上线和高考上线人数实现“四连增”。全面取缔无证幼儿园,创建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1所。培育省级骨干教师32名、市级名师10名、市级骨干教师61名。创新创客教育全面推开,河南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成为省级创客教育试点学校。
示范区以打造教育强区为目标,改革教育体制,增强教育活力,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引进和培育一批高素质教育人才。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所,支持市委幼儿园本部搬迁至示范区,积极打造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在88%以上。目前,韩公教育园区中学部、寄宿制学校建设等一批教育基建项目正在实施,焦作工贸职业学院焦作校区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为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示范区紧跟先进地区,瞄准科技前沿,强化学生创新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配齐教学装备,提高硬件设施水平,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时,该区加快普及高中教育,省级示范性高中硬上线、高考上线率继续保持增长。为支持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信职业学院、焦作职教园区等院校加快发展,示范区提供优质服务,创造优良环境。
保障事业稳步发展
在医疗保障方面,示范区去年加快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新建苏家作乡卫生院医技综合楼;继续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7.2万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32.2%;开展“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试点;焦作同仁医院与李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在全区免费开展预防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
在就业保障方面,示范区去年积极扩大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415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68人,开发公益性岗位59个。焦作腾云电商产业园建成省级标准化创业培训示范基地。新建市级农民工创业示范园2个,吸纳就业2000余人。
在社会保障方面,示范区去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14万人,参保率98%;享受农村养老补贴人数2.17万人,覆盖全区60岁以上农民;享受被征地人员养老金人数949人。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差分别在250元、142元以上。新建乡镇敬老院2个、农村幸福院32个。
今年,示范区将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将创业担保贷款、开业补贴、创业培训等政策和服务措施统一打包,对创业人员实行精准援助。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零就业家庭、城乡低保家庭人员就业。落实市政府大学生留焦回焦创业就业政策,加大对在焦大学生留示范区、焦作籍大学生回示范区创业就业的支持力度,吸引大学生留下、归来。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社会发放率100%。建立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一条龙经办体系。
文明创建扎实有效
示范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表彰一批区级文明乡村、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培育形成文明新风,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百姓文化超市”联络点覆盖全区所有农村,对村级文化共享工程进行升级改造,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59个、示范点6个,在农村放映电影1200场次。精心组织春节文艺会演、农民篮球赛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扎实开展文明创建,示范区管委会、李万街道成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单位。
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示范区去年大力推广“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规范管理村级事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日趋完善。加强公安、司法、消防基础能力建设。常态化排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查改隐患660余处;对38家重点企业实行安全生产社会化监管,全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同时,示范区结合“结千村、访万户、解民忧、帮民富”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深入基层化解矛盾。
今年,示范区将继续推广“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覆盖全区所有楼院,建立物业新机制,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食品安全责任制,杜绝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加大公共安全、消防投入力度,打造覆盖城乡的安全网,建设平安示范区,加快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强化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监管责任,有效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确保不再发生农民工欠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