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高小豹)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郑州、洛阳等地企业利用再生材料生产不合格给排水管材后,市质监局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迅速安排执法人员,根据曝光给排水管行业的潜规则,在全市开展塑料给排水管材产品专项执法行动。
3月29日,省质监局督导组对我市塑料给排水管材产品专项整治进行督导,同时检查了农资打假相关工作。
据介绍,我市在塑料给排水管材产品专项整治工作中,市质监局党组成员、稽查支队支队长桑瑞兴负责此项行动,市质监局稽查支队派出4个执法大队检查市区生产企业,并要求各县(市)质监稽查部门在各自辖区内开展执法检查,认真摸清企业底数,组织检查和抽样,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安排、统一行动,重点检查生产企业的原材料、生产工艺和产品。截至目前,市质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200余人次,对10家企业进行检查,共抽取样品10个,并全部送省质检院进行检验。
在农资打假工作中,市质监局深入开展农资打假“质检利剑”行动,严厉打击各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违法犯罪行为,并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宣传活动,设立咨询服务台,现场受理农民咨询、举报,向农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宣传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等,建立农资案件举报、受理、处置、反馈的快速通道,对跨区域、跨部门的案件及时通报协查,健全执法打假协查机制。截至目前,该局共受理群众咨询35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
省质监局督导组在听取我市上述两项工作汇报后,对温县、武陟县两家塑料给排水管材产品生产企业进行了现场督导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