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焦作“老字号”成为产业新宠
在摄影中寻找趣味
图片新闻
怀川文化园选址 征集活动引热议
历史的访客
电影《公主的战俘》 在焦作影视城开机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8 年4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焦作“老字号”成为产业新宠
本报记者 王玮萱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3月27日,第六批“河南老字号”进入公示期,我市“秋的剃头挑子”“王封大食堂”“贾氏汤包”,博爱县的“李佳烧鸡”“伊合盛清真盐焗鸡”“丹保卫伊辉酥肉丸子”,以及温县的“文元裕怀药”名列其中。同时,在此次公示的“中原贡品”中,温县古温酒、“怀川臻仁”铁棍山药也荣幸登榜。

  2007年,我省评选了首批“河南老字号”,修武县海蟾宫松花蛋、武陟县御封武陟油茶、沁阳市董国庆闹汤驴肉榜上有名。据悉,截至2017年10月第五批“河南老字号”出炉,10年内,我市已有12家“老字号”挂上了“河南老字号”的醒目招牌,焦作市百货大楼还入列“中华老字号”。这期间,我市又有四大怀药、五里源松花蛋、武陟油茶、当阳峪绞胎瓷被认定为“中原贡品”。

  “老字号”,应当是文化与产业最舒适的结合点,每个“老字号”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人文故事,都有一段产业成长的风雨历程。然而,当“老字号”遭遇现代文化产业大浪,又该如何传承与发展呢?

  就在第六批“河南老字号”即将公示前,2月10日,河南省老字号振兴发展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这标志着河南省老字号振兴发展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我市怀山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康明轩当选首届轮值理事长。“怀山堂”是“百年老字号”,在经过2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后,如今的“怀山堂”已成上市公司,成为焦作怀药产业的佼佼者。

  “怀山堂”化茧成蝶的背后,是其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发展,利用百年品牌优势,打造现代产业优势的过程。

  2017年2月,国家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发改委等16部门已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强调,推动“老字号”传承与创新,支持“老字号”创新与管理模式,支持“老字号”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产品和服务,最终提高市场竞争力。

  实现“老字号”文化产业的创新传承与发展,博爱县这两年来心得满满。

  从我市第五批“河南老字号”和第六批“河南老字号”申报名单中,我们不难发现,博爱县表现“抢眼”。在第五批“河南老字号”名单中,我市共有8家入选,博爱就占了6家。在已公示的第六批“河南老字号”名单中,我市共有7家,博爱又占了3家。

  仅仅两年时间,博爱县从没有“河南老字号”,到抢占“河南老字号”高地的一系列举动,说明该县正在“唱”一出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戏。

  博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全域旅游提升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张忠伟介绍,发展全域旅游产业,博爱亟须寻找多个产业抓手。博爱县有60余种独特的当地小吃,借势打造“吃在博爱”品牌,是助推博爱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于是,从2016年起,博爱县便酝酿申报多个美食“河南老字号”,为“吃在博爱”品牌注入活力。不仅如此,博爱县还计划申报“中华老字号”,将“吃在博爱”品牌推向全国。

  2017年9月,博爱县举办了首届电商美食文化展暨首届博爱七贤网货展。活动期间,博爱县“程家景亮杂拌”“杨记祖传小车牛肉”“老沙家牛肉丸子”“苏寨陈家牛肉面”“清化街水席”“怀研堂怀姜糖膏”等“河南老字号”,以及诸多“博爱老字号”纷纷参与线上线下订货活动。据悉,博爱县首届电商美食文化展暨首届博爱七贤网货展交额约1000万元,“老字号”产品唱了重头戏。

  依托全域旅游发展、电商产业,让“老字号”迅速融入现代产业大军,并成为亮点,这是博爱的创新做法,值得一荐。

  采访时,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焦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王保才告诉记者,随着我市全域旅游城市的创建,优秀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积极性日渐高涨。特别是博爱县把“老字号”保护列入“一把手”工程,高度重视,取得了良好效果。希望我市“河南老字号”传承保护单位和传承人积极推进“河南老字号”文化的原产地保护,不断提升产品和技艺的创新与发展,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文明焦作建设作出贡献。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